唐德刚仙逝,我们继续穿越历史三峡
于德清 ( 新浪博客 2009-10-29 )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先生,已于周一(26日)晚间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因肾衰竭过世,享年89岁。
唐德刚先生属于60年前羁留美国的一代学人。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其几十年间也曾故土难回,家国两分,然而,这种不幸也是幸运。唐先生身在美国而超然世外,其既躲过了大陆历次运动的冲击,也避免了当年台湾恶劣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这些年来唐先生能够专心于学术,著述颇丰。
唐德刚先生对现代政治名人口述史的贡献,华人历史学者恐怕无人能及。他的《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张学良口述历史》俱是经典之作。这些著作亦在国内陆续出版,拥有众多的粉丝。然而,令唐公在国内获得空前社会声誉的还是其晚年所写的《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等著作。《晚清七十年》成书于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唐德刚在自序《告别帝制五千年》中,亦把香港回归看作“国难结束,可能也是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完成的开始”。《袁氏当国》则应作于1998年,该书无序亦无跋,对写作成书时间一无交代,但是,该书第二章亦有“吾人于1998年,回看民国政局,真可谓阅人多矣”,亦可以由此而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在《袁氏当国》一书中,唐德刚认为袁世凯属于曹操类型的政治人物,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唐公此论还是颠覆了国内主流历史学对袁世凯的评价,引发争议并被指责为替袁世凯翻案,然而,唐公所做的岂是翻案文章,他只不过是为袁世凯做了“有罪辩护”而已。实际上,唐公的诸多著作都用这种对国内“历史成见”的颠覆之功效,固然,在史学界对这些历史公案的论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对普罗大众重新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仍然有莫大的启蒙作用。
当然,唐德刚先生最广为受到赞誉的还是《晚清七十年》。在《晚清七十年》中,唐德刚先生提出了“中国国家转型论”,认为中国历史从公元前2200到现在,经历了“封建、帝制、民治”三个阶段和“从封建到帝制,从帝制到民治”两次大的转型。中国历史上经历的第一次政治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持续了二三百年的时间。第二次大转型,则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仍未完成。唐德刚认为,与帝制代替封建转型相比,第二次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他把“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名之曰“历史三峡”。而参照第一次转型的时间跨度,唐德刚认为,如果幸运的话没有擦枪走火的事件发生,第二次大转型也将持续200余年,在2040年左右完成。这与邓小平“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设想,在时间节点上是高度重合的。尽管,历史学家不是预言家,对中国完成转型的时间做出精确的判断有些不太严谨,而且也是建立在幸运的期待等良好的主观愿望基础之上,但是,唐德刚的“历史三峡”之说,深邃地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本质,是对中国社会之艰难凶险转型进程的形象表述。唐德刚也承认,2040年这个时间节点有些乐观,更糟糕的境遇也很有可能发生,但是,他仍然认为,“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这是个历史的必然。到那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在喝采声中,就可以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了。”
现在,唐公已经驾鹤西游,他自然是无缘再陪伴中国这艘航船继续在历史的三峡中行驶了。他的使命已经结束。而作为这艘巨轮上的乘客之一员,我们的使命恐怕是不容置身世外,只为历史做见证得的,套用顾炎武的一句话或许就应是这样,“完成转型,公民有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