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名片是空白卡纸 听课学生常哄堂大笑 2009年11月19日 08:26:03 来源:齐鲁晚报
10月26日,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美国旧金山他的住所辞世,享年89岁。
笔者有幸,在山东大学历史系读书时曾给先生做了半年学生,后期的成长虽不及其他同学,辜负了先生的殷切期望,但唐德刚先生留给我的记忆同样是深刻的,受益绝对是终生的。就从我的学兄王书君的一本著作说起吧。
2002 年,留美10年的王书君,带回了一本长达90万字的巨著《张学良世纪传奇》。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从初版的5000册,到65000册,全国30多家平面媒体连载,评介文章近百篇。用王书君自己的话说:“大半个中国都知道我了”。通过《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读者同时也熟悉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本书的访录者唐德刚,我们的大学老师。
唐先生祖籍安徽,1948年公费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史学博士、哲学博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主任。唐德刚先生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创造了一种叫作口述史的写史方法。所谓口述史,顾名思义应该是通过某一事件亲历者的讲述,经过著述者的梳理加工而成书。《胡适口述自传》是唐德刚先生口述史的代表作,在海内外学界影响很大。《张学良世纪传奇》的访录者是唐德刚,著述者是王书君。
在为《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写的序言中,唐德刚先生说:“在济南山东大学授课时,我接触到上千当今祖国最可爱可敬、最热情好学的尖端知青,我们经常为学术问题谈至深夜。这些青年中的一位,也是给我印象极深极好的一位,便是本书的作者王书君同学。他问学的热情使我感动,同时,在那种西方书刊极端缺乏的条件下,他问学的深度也令我惊异。
“……书君来到纽约后,对张学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得知此事后,我欣然将十一盘录音带转交给他,在他又广泛参阅了其他海内外有关张学良的回忆文章、有关著作之后,短短几年,竟然撰写出一部总计一百章,囊括了张学良风云际会一百年的传奇经历,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老少咸宜、很有特色的大部头史学著作。在有关张学良的众多传记作品中,此书可谓手屈一指,的确令我这八旬老翁倍感欣慰。”
唐德刚先生是1981年春天到山大历史系授课的,那年我读大二,虽不及高我两级的学兄王书君那样热情高涨,经常为学术问题与唐先生谈至深夜,但也是每堂课都去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记得,先生的名片非常别致,就是一张空白卡纸,他要送给谁就现把自己的名字写上。而且字写得特别好,标准的颜体,先生还送我一张,可惜现在不知收藏在什么地方了。唐先生讲课非常吸引人,一是声音洪亮,他在前台讲,你站在大教室的最后排,听得清清楚楚;二是风趣机智幽默,把本来有些严肃枯燥的历史课讲得像故事一样好听,开风气之先。哄堂大笑是经常发生的,先生不急,而且还与同学们一起笑,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到后来听课的不仅是历史系的学生,其他系的学生也慕名而来,把一个可容纳300多人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很多学生不得不站在教室外侧耳倾听。三是唐先生占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加上他融汇贯通的治学方法,使听者大开眼界,有茅塞顿开之感。
那年月,改革开放之势刚刚兴起,唐先生在山大讲学半年,像一扇锁闭了多年的大门被打开,吹进缕缕清风,使山大这所历经多年磨难的高校,青春勃发。我们也有幸,封闭了十几年后,带着迷茫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校园,一切需要开发、梳理,正好赶上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唐德刚先生讲课。他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历史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挖掘能力。虽然已记不起唐德刚先生当时讲课的内容,但唐先生对我们这一代学生的开化、诱导的作用,是不可低量的。最近几年,唐德刚先生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出版发行,诸如前面提到的《胡适口述自传》以及《李宗仁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史学与文学》《战争与爱情》,凡是我见到的全部买下。这些书中的很多内容,当时唐先生讲课时,都有所涉猎。读这些书时,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犹如回到当年唐德刚先生的课堂。当时学兄王书君曾讲,年逾八旬的唐德刚先生身体健康,笔耕不辍,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讲,今生今世一定要把“口述史”进行到底。
记得曾见一则短文,题目叫做《跟黄仁宇重新认识百年中国》,作者是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万雄先生。文中一段提到了唐德刚先生的史学特点和史观,他认为“近代史学家唐德刚晚年史著也充满了人生智能,由之而显现出历史的智能”。的确,听唐先生讲课,读唐先生的作品,可以从中领悟历史带给我们的智慧,同时感受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源泉之旺盛。在唐德刚先生的笔下和口中,改变的不是历史,是对历史的看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也。作为胡适先生的学生和同乡,在唐德刚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胡适的影子,谦谦君子,宽以待后生,轻松幽默准确的创作态度,文中有史、史中有文的写作风格,使他的文章“无人可防,无人可冒 ”。
想想,28年前的唐德刚先生已是67岁,却记得他犹如年轻人一般,在讲台上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思维敏捷,在学生中间青春跃动。今天,我还是这样记着我们的唐德刚先生和他那些不朽的文字。(许志杰)
(新华网主页 - 新华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