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惊世预言
转自雷颐的BLOG (2009-12-04 08:46:46)
1902年,梁启超就预言清王朝将在1912年垮台,新的共和国将定都南京,新共和国的首功之臣将是一个叫“黄克强”的人,而且,他还预言世界将出现中文热,再过几十年将在上海召开“世博会”…… 梁启超憧憬上海“世博会”
雷 颐
1898年秋戊戌政变发生后,梁启超匆忙乘日舰逃往日本。舰长将一本当时在日本极为畅销的小说《佳人奇遇》送给梁启超,供他在亡命途中消愁解闷、缓解心情高度紧张之用。没想到,这本原来供梁消遣的小说竟令他激动不已、引起强烈共鸣。
《佳人奇遇》是日本政治家、作家柴四郎写的“政治幻想”小说,书中虚构了留学美国的日本青年东海散士邂逅相遇流亡异国的西班牙将军的女儿幽兰、投身爱尔兰 独立运动的女志士红莲和助其从事复国活动的明末遗臣鼎泰琏的故事。小说把这几个不同国度、时代的流亡志士汇聚一起,将从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直 至朝鲜东学党起义以及中日战争这百余年历史事件串成一线,各国独立运动的名人也相继登场。书中有男情女爱,更充满了故国沦亡之悲、志士兴国之壮、革命与改 革的壮阔波澜和腥风血雨。如此内容,无疑使刚刚经历改革、失败、流血、流亡的梁启超感同身受。所以到日本不久,他便将其译为中文,并从他创办的刊物《清议报》第一册就开始连载。
此书在《清议报》的连载引起巨大反响,1901年便出版单行本。梁氏意犹未尽,一时技痒,在1902年干脆创作了专谈中国的“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 记》。为发表这部作品,梁还专门创办了文学杂志《新小说》。这部小说共五回,约9万字,并未写完,虚构了从1902年到1962年这60年间中国的变化。 小说的主旨,是中国应通过改革而不是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共和。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八国联军攻克北京后南方各省开始自治,到1912年全国国会开设,中国实现 共和制而不是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国名叫“大中华民主国”,皇帝罗在田自动退位,被国会选为大统领,即大总统。“罗在田”指光绪皇帝,“罗”是光绪皇帝的姓 爱新觉罗之意,“在田”是光绪名字载湉的谐音。新的共和国定都南京。通过维新造就共和国的首功之臣名叫黄克强被选为第二任、连八任第三任大统领。“黄克 强”取“炎黄子孙能自强”之意,不料恰中后来辛亥功臣、此时刚到日本尚为留学新生的黄兴的字,黄的字就是“克强”,辛亥前后多以黄克强称之。经过维新50 年,中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已成世界超强国家,外国人纷纷学习汉语。所以在1962年中国全国人民在首都南京大庆维新50周年的时候,各国政要纷来祝 贺,参加盛典。
他1902年对十年后的预言之准,令人惊讶:辛亥革命爆发后首先是南方诸省独立;中华民国于1912年成立;定都于南京。至于“黄克强”,那是蒙对的,可 不必当真。然而应当一提的是,他竟然还预言了“上海世博会”。1962年各国政要齐集南京,庆祝中国维新50周年,一时“好不匆忙,好不热闹”:“那时我 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是谓大同)。各国专门名 家、大博士来集者,不下数千人。各国大学学生来集者,不下数万人。(眉批:专为请求宗教学问而来者已不下数万人,余者正不知凡几)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 论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阔哉阔哉)这也不能尽表。”
虽只寥寥数语,却是意味深长。“上海世博会”的“不同寻常”之处不在于展示各种产品、各种商务活动,而是将其办成来自全球各种知识、观念、宗教、思想碰撞、交流的公共空间,大上海“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在他看来,思想的“展示”要比物品的“展示”重要得多。
好在现实世界的“上海世博会”已快开幕,究竟是一个只展示产品的“世博会”还是各种思想观念百家争鸣百家争妍的“世博会”,梁氏的这个预言究竟准不准、这个期盼憧憬能否实现,即将揭晓。
参考链接
陶元珍:梁任公新中国未来记中之预言
(五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