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袁雪芬、杨飞飞进一言
日记摘录(2008年12月26日)
(无名)
12月26日,对於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尤其对年龄稍长的中国人,感触犹非同一般。他们经历过风雨如晦的岁月,那些苦难、屈辱、受欺、受压,抬不起头来的感受,是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
在116年前,日暦也正是翻到这一页,那一天东方熹微,在潇湘大地、洞庭湖畔、韶山峰峦一片苍翠,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南巡,登山临崖,俯瞰湖光山色,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顿觉赏心悦目,兴意盎然,遂命乐工奏响韶乐,引凤来仪,果不所然,数千年后,天不爽约,降下天之骄子,重塑华夏雄姿,创下千古伟业!真可谓遍地英雄下夕烟,山河旧貌变新颜,换了人间。我合上台暦,浮想联翩,主席气吞山河的诗句奔涌而来,我不由自主地哦吟起来,仍感到热血升腾,感慨万千。
按平时的习惯,打开【人民网】,一条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毛新宇:我只能比得上爷爷的千分之一。” 在问到“你不赞成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时,毛新宇回答说:“我不是不赞成。我爷爷并不赞成封锁啊,他写过《论十大关系》,其中就谈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借鉴外国的东西,但是把外国的先进经验借鉴过来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啊。如果是照搬的话,中国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所以我觉得我爷爷的思想是最实用的。他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还根据中国的国情发展了,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与时俱进也对,借鉴外国也对,不能改变的有两点,一是要结合中国国情,二是借鉴别人好的经验不等于放弃自己国家的立场。”我想“外为中用、古为今用”八字方针,不正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晚上,照例看央视11频道,那是一场名段欣赏荟萃,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样板戏”旋律又唤起我五味杂陈的记忆。为了突现“文艺旗手”的光环,把一个好端端的“革命现代戏”的名称偷梁换柱改为“样板戏”,什么都可以有“样板”,唯独文艺创作不能有“样板”!如果文艺创作有“样板”可循,其后果必然导致依样画瓢、千篇一律的慨念化、公式化、毫无生气的僵化局面。为了这个荒唐媚权的决策,有多少人遭了殃,如赵燕侠、阿甲同志,也有人赔了命,如谭元泉。真是一场旷古未闻的闹剧!但要是回归到“现代戏”的实事求是的位置上,还是有很多可贵的经验可供总结和借鉴的。
晚会最后还串联了两段节目:一段是李世济演唱的京剧戏歌毛主席诗词《蝶恋花》,背景大型横幅赫然写着《唐在炘作品演唱会》;一段是梅葆玖唱的《太真外传》,背景大型横幅赫然写着:《李慕良先生作品演唱会》。我想李世济是响当当的程派传人,梅葆玖先生在梨园行更是家世显赫,那一位不如袁雪芬和杨飞飞?他们对曾经相濡以沫、亦师亦友的合作者,京剧音乐作曲者唐在炘、李慕良先生,感念於怀,还专门为其举办了个人作品演唱会,情真意切,高风亮节,令人钦佩之余,不知不觉又让我想起杨飞飞与袁雪芬在上海滩上所作所为,真伪美丑,竟有宵壤之别!看看北京,比比上海,再也不能说“人心不古”!人间尚有真情在,什么叫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眼前自有大树巍然而立,差异立判!还用得上法庭相见!铁一般的证举,还是有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倒行逆施,推波助澜,朱笔难落,或者胡判乱断!不顾拿司法的公正作陪葬,只求保住本不配戴其头上的那顶华而不实的桂冠,不至於碰上“落帽风”而丢丑露乖,真是太不值得!这一点上,正说明精明的上海人其实并不精明,这点算盘珠都拨不清楚,还能以精明自诩?
如果袁雪芬也办个《南薇先生作品演唱会》;杨飞飞也办个《水辉先生演唱会》,南北辉映,道德文章让人效仿,那会是一个什么场景!?看来上海人不都是像周立波那样聪明!傻帽有的是!可悲啊!有些上海人宁可“大行其盗”,也不想读“道德文章”!开弓已无回头箭!等着看贻笑青史的荒诞剧吧!
今天,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地在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