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俞正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2年多力倡民主氛围
2/14/2010 点击数:1051

          俞正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2年多力倡民主氛围
 
                                                  刘耿
                                     瞭望东方周刊 2010-2-12

  俞正声:我带头讲真话!你们也要跟着讲啊

  “你们胆子大一点,人人做起,我带头讲真话!你们也要跟着讲啊,别怕没饭吃。”

  张雄伟端坐在办公桌前摆弄着笔记本电脑,他衬衣领挺括,干练的气质像是位政府官员。

  其实,张雄伟是名焊工。6个月前,他拿到了一张崭新的上海市身份证。1987年从家乡江苏启东来到上海务工,22年之后终于正式成为“上海人”。

  在拿到上海身份证之前,他已经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农民可以参政议政,工人可以参政议政,为什么合起来成了‘农民工’就不可以了呢?”张雄伟对《望东方周刊》说。

  张雄伟在人大的工作场面与在焊接工地上一样“火花四溅”。2009年10月,人大代表走访政府部门,上门督办提案,他与市卫生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局长直接“交火”。

  最近几天,当张雄伟坐在上海市两会的会场里,他与主席台上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之间,不仅只有同为与会代表这点联系。可以说,上海新市民、人大代表张雄伟,是俞正声主政上海时代的产物。

  张雄伟最看重的上海人身份,有赖于俞正声在2009年两会期间的“提案”:“上海人连工人农民都不愿意做了,外地人愿意来做工人,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变成上海的市民啊?”

  作为2009年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的40名农民工之一,张雄伟直接获得上海户籍。

  身为“草根代表”,张雄伟的敢言与俞正声倡导的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有关。

  “你们胆子大一点,人人做起,我带头讲真话!你们也要跟着讲啊,别怕没饭吃。”上海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还记得俞正声对她讲的这句话。

  在就任上海市委书记两年零三个月后,俞正声与上海,渐入佳境。

  问题来问题去

  俞正声在上任感言中即鼓励在民主气氛中发表意见,随后,上海各系统、各研究机构都接到通知说,市委公开纳谏,“言论无禁区,只要有建设性即可”。

  这股清新之风被人民网称为“俞式风格”。什么是“俞式风格”呢?人民网的解读是真抓实干的行动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轻车简从的调研视察成为一种工作方式。“他经常不按既定线路走。”上海市委组织部一位公务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一次,他去某区考察中学,接待方将某所学校进行了认真布置,俞正声看了该所学校后突然提出还想再看看附近类似的学校,令接待方措手不及。

  宋庆龄故居的一名工作人员给本刊记者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俞正声只带一名秘书参观宋氏故居被认出来,他们赶紧接待,得知他当天上午还去过宋庆龄陵园。故居领导赶紧打电话给宋陵,问了一圈居然无人发现,调出监控录像之后果然找到。

  俞正声批评过不少干部,“被批评过的局级大员很多,占多数。”浦东干部学院的一名教授告诉本刊记者。

  “我在国务院在建设部工作的时候,朱总理开会经常批评,我也被批评过多次。被批评是对你的信任。对错误的事情要批评,我们开市里大会,我不敢说每次,多数都要批评一些现象,这种批评呢,主要是讲的事。”俞正声说。

  接待过俞正声的各级官员对其专业水准印象颇深。俞正声在上海电气集团建设的临港基地调研时,提了很多专业性问题,集团负责人感觉他“是清华大学电站设备专业毕业的”。其实俞正声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可见他在调研前所作的准备。

  问题来问题去是“俞式”调研方式。他在调研中总是很直接:“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如果没人发问,他就说“那我来问”。

  俞式调研的另一特点是要求汇报者“报忧不报喜”,“下去调研不为肯定成绩,只为寻找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为“提问式调研”称好》,为俞式风格的推广定下了基调。上海各市委办局、各区县会风立即转弯:不带秘书、不带稿子,先说问题,再说解决办法。

  在某次人大会上,某单位将一摞讲稿铺在桌面上扒拉平整刚准备开念,俞正声摆摆手:“你不用念了,稿子拿上来到时候我会自己看的,你就说说接下来具体工作打算怎么做?”

  俞正声喜欢大白话式的用语。谈房价,他说:“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刚工作5年,一个月也就三四千块钱,我们现在的经济适用房标准是7年,7年之后收入能有多少?买不起啊!”

  谈就业,他说:“老人们一般对自己穿衣服都不讲究,穿一件旧衣服就算了,房子也不需要太大,就是希望孩子生活得好一点。如果孩子的就业问题不能解决好,对老人们的打击是很大的。”

  这两段关切民生之本的话是俞正声2009年上海两会期间讲的,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我今天带个头”

  俞正声“懂新闻”,这是沪上新闻媒体的共识。

  近年来,上海新闻界经受着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敏感话题的考验,2009年尤其凶猛。炒房区长、闵行倒楼、“钓鱼执法”,接二连三。

  俞正声在年末做了统一回答。11月中,中共九届上海市委九次全会结束后,俞正声接受了当地电视台专访。看过这次专访的人会发现,对于“钓鱼执法”、闵行倒楼、上海房价、反腐形势等舆论热点,俞正声几乎不等记者发问就主动谈起。

  他说:“‘钓鱼事件’是一种制度性措施的错误,说明我们,我和我们的同志们,我周围的同志们法治意识淡薄。”

  对于闵行倒楼,俞正声当时的批示是“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依法处置”。“这很符合新闻学的原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位教授这样评价。

  这次专访结尾,俞正声还与媒体约定“下次见”。“要扩大领导通过媒体直接跟群众交流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一个方针。方针的实施要请我们的市长们更主动一点,我今天是带个头。媒体也可以主动跟韩市长提,跟有关的副市长约。”

  一个事实是,上海市的政府部门被媒体公认很难“突破”。另一个事实是,在不到4个内,俞正声先后两次接受了电视专访。前一次是凤凰卫视。

  在接受本地媒体专访之后5天,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杨振武就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这是要为上海新闻界营造一种新氛围,要让声音更清晰地传达。”上述那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这样分析。

  俞正声还是中国第一代网民。

  在东方网与20万网民网聊时,一名网友与俞正声对话:“我是一名公务员,现在在经济与信息委员会工作。虽然我的网龄比较长,1988年上网,但我还没有网名。”俞正声答:“咱俩一样,我也没有网名,我是1989年开始上网的。”

  中国是从1994年开始建设互联网的,但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单位已有上网条件,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从简历看,1989年时,俞正声正在山东任职。

  他将网络定义为“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有一件严肃处理一件”

  刚刚过去的2009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办腐败案件,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64人。

  近两年来,上海市纪委立案查处的局级干部17人,处级干部100多人。

  “俞式反腐”特点是快,“有一件严肃处理一件”。上海市普陀区原区长蔡志强于2009年10月15日被“双规”,12月13日即被移交司法机关,24日上海市检察院公布其被逮捕。

  在蔡志强之前,普陀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殷坤能、副区长张克明、长征镇原书记王妙兴等官员先后落马,都与房地产开发有关。

  2009年,上海市纪委对全市3100多名局级干部购买商品房的情况进行了专项申报登记,着手纠正一些干部“明显低于市场价购房”等不规范的购房行为。

  舆论似乎有意将上海塑造为继重庆后的“第二个全面反腐实验区”,长江头,长江尾,东西呼应。

  事实上,上海反腐这两年来从未间断。俞正声履新之际,正是陈良宇社保案收官之时。俞正声刚上任即在上海市纪委九届二次全会上代表市委常委会提出“十不”承诺,核心词是“不搞封官许愿,不谋私利”。

  在上海市委不久前召开的九届八次全会上,俞正声再敲反腐警钟。“干部对个人利益孜孜以求损害党的形象。特别是上海这几年正在推进建设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工程,投资的力度相当大,面铺得很开。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尤其要把好关、用好权,干干净净做事。”

  上海市委的这次全会,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上海反腐的总动员大会。

  一个背景是,这次会议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到上海视察工作,表明中央对上海反腐工作的高度重视。

  会后,俞正声约见上海市新闻媒体,他说:“目前的反腐败形势依然很严峻,有些案件是恶劣,也是惊人的,⋯⋯也有的人,在查处过程中曾经企图外逃,因为纪委事先早有估计,及时地防止了他的外逃。”

  从11月下旬至今,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分别带领15个检查组,对上海全市的党风廉政和基层党建进行专项检查。

  上海官员下车就说“来学习”

  对上海市10万名公务员来说,2008年经历了一场“倒春寒”。俞正声在冬天里的“一把火”将他们的“私粮”烧没了。

  当年1月17日,1000份名为《上海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实施方案》的文件正式下发,涵盖市、区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等。

  另一份名为《上海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宣传提纲》的文件也同步下发,“要求引导大家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得失。”“各单位被要求严格按照提纲解释说明,不得随意发挥。”

  从3月起,政府公务员们接到的工资条是做过减法的。大幅降薪的传闻不仅在公务员队伍内,而且在社会上激起热议。

  “其实,不像外界传闻一味减薪,一些‘清水衙门’甚至还有30%的加薪,是想抹平公务员系统内因行业和地区差而造成的收入差距。”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公务员向《望东方周刊》回忆说。

  “而且,这个文件早在2007年9月已成文,本为贯彻2006年中纪委《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精神,只是在人事变更期未予实施。”

  但坊间传闻是,这次“动刀”源于俞正声到任后惊讶于上海公务员队伍的收入不公平。

  “目前收入应是正常水平。”浦东新区工商局一名普通公务员告诉本刊记者。她正是在“砍薪”那年考上了公务员,此前在普华永道任职。相比之前“忙得没空花钱”的白领生活,她更安心于公务员岗位,“至少不用在审计时去农场数羊了。”

  作为上海市“一号公务员”,俞正声更着重丰富下属的脑袋,而非钱袋。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建设学习型队伍,并热衷于推荐书目。王树增的《解放战争》和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都被他重点推介。

  前者重在反腐,后者是为怎么渡过经济危机服务。

  “大部制”改革是俞正声整顿吏治的另一大动作。有评价称,上海的改革不是全国最早,却是最新最快的。对上海延续了二十几年的大口工作党委体制撤、建、分,启动党委和政府两个轮子同时改革,这是2003年以来上海最重大的一次行政人事调整。

  对外,上海官员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以往赴外地考察,他们都是以经验宣讲者的姿态出现,而现在下车先称“来学习”。

  大批外地干部也被交流进上海。长宁区的一名处长告诉本刊记者:“上海的干部本身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不会存在所谓排外现象,上海干部的特点是务实,只要对上海有利,他们就拥护。”

  副市长屠光绍就是外来干部。“我调来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上海缺管金融的副市长,所以我们跟中央建议,选派一个懂金融的副市长来。”俞正声说。这就是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屠光绍。

  “陈良宇案后,官员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动了。”沪上一位时评人说,当时,这样的干部状态对于决策者挑战巨大。

  “办事规范是上海干部的一大优点,但有时也会显得过于教条和呆板,要敢于冲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想对策、出实招。”俞正声在许多场合下这样督促缺乏闯劲的干部。

  直至将“消极”定性为“腐败”。“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让广大干部明白不尽责就是失职,即使无错也是‘过’,是一种消极腐败。”

  “俞正声的特点是讲话很明确,他会主动跟大家讲,我最近在考虑哪些问题,这样,作为下属就不用去揣测领导到底在想什么,底下的人也更好办。”上述长宁区的那名处长说。

  走进高楼后面的棚户区

  “俞正声还直接为《解放日报》写稿,让老百姓知道他在想什么。”该报的一位编辑说。

  上海市民由此知道,他任内最希望解决好的两大课题,一个是上海的经济转型,第二个是历史遗留的利益调节问题---建国以来,200万支边人员返回上海之后,面临着养老水平差距矛盾,危棚俭屋改造涉及的搬迁补偿矛盾等等。

  这类交流想法的稿件多了,关于市领导活动的报道就少了,版面让位于民生新闻,而俞式群众观也为媒体津津乐道。

  2010年1月9日,俞正声在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次全会结束时做了题为《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的讲话,“好事者”统计出其引用了7处毛泽东的原话。

  俞正声到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调研,看到路边有晒太阳的老人,叫司机停车,到老人住的棚户区看看。一进屋内就说“暗无天日”,再问屋里为何挂满塑料袋,老人答称屋漏接雨,俞正声又说“水深火热”。他在会上提及此事:“高楼大厦后面隔壁就是棚户区,我走过很多城市,都没看见这个现象。”完成400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被提上了日程。

  上海地铁6、8号线站台高低差及缝隙过大等原因,在试运营的十几天内就导致乘客受伤事件十余起,俞正声又在两会上做了自我批评:“当时就不该剪彩,弄好了再剪彩。”

  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俞正声曾说:“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你该触及的矛盾你不敢触及了,应该长远做的事情,非要挪到当前来。我不希望做这样的领导。要对历史负责,对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负责,因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啊。”

      [中国选举和治理网]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