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艺”集体创作重点剧目,《黄河颂》春节公演
(原载上海新民晚报,1959年元月27日)
------------------------------
------------------------------
勤艺沪剧团的重点剧目“黄河颂”,定春节前夕(二月七日)起在群众剧场上演。
“黄河颂” 是“勤艺”全体人员,去年春季巡回演出中,在三门峡看到了修治黄河工人们的冲天干劲、亲身下工地参加劳动后,集体创作的剧目。在编写“黄河颂”过程中,曾发动群众共同研讨,几度修改后才创作完成的。
为了做好“黄河颂”的筹备工作,“勤艺”全团分成音乐、舞台和演员等小组,集体研究如何创造角色、曲调和布景等。人民沪剧团发挥协作精神,派员参加了这个戏的导演工作。
“黄河颂”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排练,现已进入彩排阶段。在这出戏的处理方面,有不少新的尝试和创造。象开始的序幕,以合唱和古装老叟讲故事的方式,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要治好黄河的愿望。在音乐方面,也在沪剧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创造了声调激昂的唱腔。最后的“尾声”,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场面——十年以后的国庆节,各族人民在三门峡,这时,黄河的浊流已成为清流,为表现人民欢乐的心情、民族的团结,大家挑起“新疆舞”和“大秧歌”。(陆才耕)
——————————————
【寒夜闻柝】网注: 沪剧《黄河颂》,是上海市勤艺沪剧团于1959年创作公演的一出现代剧目。同年参加了上海戏曲会演。根据当年说明书记载, 该剧由许如辉(水辉)音乐设计; 刘谦、马达编剧; 杨观复导演; 杨飞飞、赵春芳、郁志林等主演。剧中黄虎(赵春芳饰)的一段唱“探源”,当年即保留下来,深得戏迷喜爱,流传民间50年,已成为沪剧经典唱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存有早年录音,至今仍不定期播送。
《黄河颂。探源》其实由两大唱段,间插一段“念白”组成。音乐悠扬、柔和、流畅、贯穿始终,与唱腔、念白一气呵成,展现出根治黄河水害的领头人——“黄虎”的沉稳、坚毅、铿锵,但又不失抒情的音乐特色和人物个性。几十年来,民间以唱第二段(“当年红军长征时”)者居多;一些演唱会上,则见两段(“在高原得病确实很痛苦”和“当年红军长征时”)皆唱者;而最为体现许如辉对“探源”唱段的整盘音乐设计,则应该添上“念白”及音乐才行。期待舞台上出现重视戏曲音乐、完整伴奏许如辉谱写的气氛音乐和“过门”音乐、能演唱赵(春芳)派风格的全本《黄河颂。探源》者。
《黄河颂。探源》亦是许如辉对沪剧唱段首创“基本调加音”的成功范例之一。
现将《黄河颂。探源》的唱词和念白整理如下:
-------
《黄河颂。探源》(作曲许如辉(水辉);唱词刘谦等;演唱赵春芳)
(唱):
在高原得病确实很痛苦,
对病员理应加倍来照应。
可是治黄工作很繁重,
探源的任务更重要,
全中国人民都在盼望着,
把几千年黄河水害根治好。
(配乐念白) :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旧中国时代的黄河,几千年来带给人民多大的灾难?人民血泪流成海,千堤白骨堆成山。难道说,其中就没有我们父母兄弟? 难道说,其中就没有我们妻儿子女吗?大家要记住毛主席所说,“我们正在做前人从未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接唱):
当年红军长征时,
敌人是四面来包抄,
翻雪山,过草原,
啃皮带,吃野草,
病号同志更痛苦,
缺少医药难治疗,
坚持长征不掉队,
英雄气概冲云宵。
今日若与长征比,
我们目前的困难更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