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才难出,而是小品难写
——杂谈郭德纲、赵本山、周立波……
(无名)
一场春晚,好似一股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本山大叔一段小品,引来网上热议。这也难怪,自从陈佩斯、朱时茂两位一庄一谐的黄金搭挡引退《春晚》,全国观众对本山大叔期望值愈来愈高,稍有疏忽,引来非议,也在情理之中。但一味怪罪演员,也似乎有欠公道。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小品难写,而春晚的小品更是难上加难的难写。既要审稿的领导满意,又要合十三亿人口的口味;既要政治上站得住脚,又要有连环套似的包袱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愉悦感,写小品确实需要有天份极高的写手,而且要有淡泊名利、欲壑尽忘的高尚情操,因为写得再好,稿酬菲簿,台前名望,惠在演员,事后获利,与他无缘,为他人作嫁衣裳,年复一年,均是如此,岂有不才华枯绝、或改弦易辙之虞?更可况,好的小品题材,令人发噱而又无伤大雅的题材,更是难上加难的难找。春晚语言类节目之所以日见颓势,捉襟见肘,原因也就在於斯,何必责怪演员!
网上热议本山大叔小品《捐助》的成败得失之际,又附带类比德云社郭德钢与上海清口周立波,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这三位走红笑林的腕儿,确实在当今娱乐界显得比较抢眼。但不管他们如何走红,我总觉得都有底气不足之嫌。
本山大叔头角初露,是唯妙唯肖地模仿了缺了大门牙的老太太。如此搞笑的手法,颇具二人转的惯用手法。以后几个小品表演形态也脱不了这个窠臼。在“白云黑土”系列小品中,更不能忘了另一位尤为出色的小品演员宋丹丹和央视人气最旺的优秀的主持人之一崔永元介入的成功因素,而“卖拐”忽悠三部曲更不能忘了范伟、高秀敏的恰到好处、画龙点晴、相得益彰的严密配合。小品之所以风靡综艺类节目,不是单靠赵本山的“一指禅”。所以有人封本山大叔为“小品王”,或鼻祖之类的荣誉桂冠,并不是名实相副的事实。陈佩斯、朱时茂、黄宏、宋丹丹、范伟、赵丽容、蔡敏、郭达、郭冬临、潘长江、巩汉林……谁没有叁拳两腿的能耐?赵本山成功只是贵在“坚持”。他年年上春晚,锲而不舍,积聚能量,个人事业也越做越大,近日还坐上私人飞机,办起集团公司,没有春晚这么多小品演员的努力和积累,怎会造成气候,变成赵氏小品一枝独秀的今日辉煌?这不能不归功於本山大叔的精明、算计、和他大智若愚的谋略。这一点倒无妨总结总结他成功的经验。他将春晚露脸的机遇挪用到了极至。但真正制造小品辉煌的群体——这些想点子、出包袱的作者,却没有人介绍和提及。这才是小品节目“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不见村”的衰败徵结所在!
曾经烘托本山大叔成功的演员,宋丹丹、范伟、高秀敏……有的离了,有的去了,不是本山大营的角儿,再好也不是手心手背的肉。刚捧出个小沈阳,便走穴全国,差点抢尽师傅风头。二度回锅演个创根问底的记者,却不给一个小小的噱头。难怪网上责问声不绝於耳,一再追问小沈阳临时粉墨登场,个中是否有啥猫腻。捕风捉影的话我不能妄评,但就《捐助》这段20来分钟小品节目就事论事而言,五个演员,只有王小利和赵本山有戏,其余三人成了道具演员,丝毫无彩可出。就凭这一点,这段小品已失却通盘是戏、人人入戏的味道,败笔显露,太稀松贫乏了!这更显得已往赵本山小品中,联袂同台的合作者的作用,是占有何等重要的份量!配合默契、呼应得当,处处出彩,满台生辉。那像今宵,热了一半,冷了一半,一道夹生年夜饭菜,吃在肚里也怪不舒服,难怪网上出现恶评。创根问底,真还有点不好说呢!
按理说本山大叔麾下好手如云,连续剧接二连三在央视推出,20来分钟甩出些密集型的笑料包袱,也非难事。怎么弄个半生不熟的玩意儿来唱压轴戏,是故意露拙,还是另有深意,就毋须臆测了。如果真是江郎才尽,那就只好急流勇退,不必作恋栈之态!
赵本山提出“绿色二人转”的概念,有点像上世纪四十年代越剧改革的味道。须知当年光一个“东山越艺社”就拥有“八大编导”之称,一般越剧团体也配备了“三编两导”人员编制,这为五、六十年代越剧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二人转民间团体多若繁星,编导配制现状又是如何?少了编导,演员就像脱缰的马儿,自由发挥,心血来潮的即兴表演,难免良莠并存,三俗频现,绿色二字如何生根催芽、开花结果?本山大叔腰缠万贯,弟子广收,上天有私家飞机可乘,入地可在京都繁华之地扎寨,不知在优秀编导人员的搜罗和培养上化费几何?又不知在节目绿色更新上有何妙策妙计,供二人转同行圈子里作些示范推广?买些盗版二人转牒片看看,一派三俗风光,实才难以恭维。什么时候绿色二人转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另一位“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钢,也提出“相声回归剧场”的概念。他的相声,不预设主题,信口说来,妙趣横生。天桥的传统,处处隐约可见。我是他忠实粉丝,十几段相声,我可以反反复复听,而且不厌其烦。郭德钢有郭德钢的优势。他天然一付好嗓子,唱过评剧,学过梆子,鼓曲时调,传统相声,都有涉猎。而且善於加入时代元素,使传统相声生机盎然,新意叠出,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十年磨剑,从不懈怠。而且德云社坚持剧场演出,积累大量节目,每日戏单决不雷同。这就难能可贵了!因而那些“古装相声剧”,就显得有些滥竽充数,粗制滥造,不甚上品了。不过德云社在强手林立,仅有方寸立足之锥的条件下,杀出一条血路,确也值得人一表敬意。听说郭德钢在功成名就之后,计划全方位发展。但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坚守“相声回归剧场”的理念,为相声的发展再作贡献,意义或许更大些。
恕我直言,郭德钢涉足影视,表现平平,乏善可陈。与本山大叔连续剧比对,似乎稍逊一筹。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毕竟也有隔行如隔山的这道坎,要夸过这道坎也需换一身筋骨!原因很简单。本山大叔的表演,得力於二人转,而二人转却深深札根在东北黑土地上。广阔的农村天地,滋养着二人转这朵奇葩,反映在赵氏乡土味实足的电视剧上,生活气息就显得浓郁厚实多了。即便肥沃黑土地,也需要精耕细作,用心呵护。才能获丰收。本山大叔的成功,或许就是春晚春耕两不误,上擎天宇,下接地气,廿载耕耘,方成气候。没有这股子毅力,半途里另劈蹊径,难免功亏一簧,不成正果。
至於同乡周立波,我从他小滑嵇时,就感到他有出噱头的天赋基因。他的所渭“清口”,实际上即是“脱口秀”。但又不是国外的“脱口秀”,一张铁口,即兴发挥,信口雌黄,褒贬时政,毋须负责。他的“清口”,有人设计,有人支持,人为安排,并非天然浑成。碍於方言地域,很难走遍天下。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幽默。北京人侃大山,四川人摆龙门,南粤广东不乏笑星,香港的“栋笃笑”,广东的“口罩男”,成都重庆当年都出过善侃会扯的神侃高手怪杰、谈笑奇才,但好景不常,昙花难久。除了地域因素,缺乏编导奇才,也是致命要害!
听说北京电影学院什么的,开起了相声专业。也是新生事物好事一桩。但我以为设个喜剧系较为适时。近年来贺岁片越拍越多,但佳作却不多。像张艺谋如此大导演,我说句大不敬的话,他对喜剧的规律还没摸透,就伧促打了“三枪”。是不是什么学院也开设个研究生班,将李渔、丁西林、莫里哀、哥尔多尼、戈果里、卓别林、路易·德菲耐斯、憨豆先生、周星驰,以及传统川剧、湘剧、高甲戏、滑嵇戏……的编、导、演的经验和规律牲的喜剧特点和表现手法研讨研讨,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为喜剧的繁荣做些基础工程工作!让陈佩斯、郭德钢、二人转、周立波们的发展增加些底气!为今后的贺岁片能带给观众更多的笑声和欢乐!为春晚的大餐增彩添艳!值得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
年年春晚,难忘今宵。推新人固然重要,觅写手更为迫切。海选一下,不拘一格选英才。《金光大道》《越女争峰》……经验无仿借鉴,全民参与,集思广益,少了一味神秘,多了一份互动,我相信春晚的路会越走越宽广!会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