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越剧音乐家贺孝忠从艺70周年作品展演活动
著名越剧音乐家贺孝忠从艺70周年作品展演 —— 贺孝忠,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越剧音乐家。祖籍浙江镇海,1932年出生于戏曲艺人之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音乐。8岁起跟随姑丈曹显民上电台学习唱“宣卷”,9岁伴随大哥贺国忠(艺名贺显民,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享有甬剧皇帝之称)上电台唱“文书”。10岁起(即1942年)从事越剧音乐工作。先后在上海永安游乐场女子越剧戏班、大世界永乐越剧团等任司鼓、打击乐。16岁开始担任主胡,1949年进云华越剧团,次年起并入合作越剧团。贺孝忠与中国越剧艺术家戚雅仙、毕春芳等共事60余年。50年代初期开始兼搞作曲,1979年任专职作曲。
在他的严格要求和推动下,使剧团拥有一支配合默契、别具风格的乐队,在越剧界有口皆碑,有“合作风格”之美誉。一个剧团两大流派,一种风格,在越剧界绝无仅有,哪怕在戏曲界也是凤毛麟角。
贺孝忠共为60余部大戏作曲,另外为小戏和其他剧种谱曲共约百余部,不少作品都已成“合作风格”的代表作。如《玉蜻蜓》、《红色医生》、《还魂记》、《血手印》、《玉堂春》、《光绪皇帝》、《一代君王两代血》等戏,其中在1981年上海市首届戏剧节上,由贺孝忠作曲并兼拉主胡的《玉蜻蜓》获作曲奖和乐队演奏奖;由他作曲兼主胡演奏的,戚雅仙、毕春芳等演唱的《血手印》唱片荣获1995年中国金唱片奖。
贺孝忠为戚、毕流派唱腔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戚、毕第二代传人周雅琴、杨文蔚、朱祝芬和第三代传人金静、董蓓芬等的培养以及戚毕流派的传承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曾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就说过:“没有贺孝忠,就没有我戚派。”;著名戏曲评论家沈祖安先生就说过:“贺孝忠为形成和发展戚毕流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贺孝忠撰写的论文《越剧伴奏艺术》被收进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重新走向辉煌》一书;1998年12月论文《越剧伴奏艺术》还荣获第四届全国戏曲音乐学会上海年会论文奖。回眸历史,就会发现贺孝忠先生的从艺经历就是一部鲜活的越剧音乐发展史。
届时将由上戏80届戏曲代表金静、韩婷婷、何梦娜、傅幸文、王毓梅;戚毕第二代传人杨文蔚、朱祝芬等和上海越剧院的丁笑娃、王清等;浙江戚毕流派代表王杭娟、孙建红等;戚派第四代弟子上虞越剧团的陈红樱;贺孝忠老师的学生陈震、赵海平、宋梅、杨童华、沈晓梅等;以及上海越剧院的金烨、吴佳燕、桂海萍等将共同演出其代表作品。
演出地点和时间:上海逸夫舞台,4月9日-10日
(戏宛九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