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闻柝黑白集】
2010-3-28
本网又从屏蔽贴中掘出一篇重要文章,是【许如辉荒唐败诉案】二审原告律师崔月清写的揭发文章——《关于律师持令调查收集证据未果的情况说明》。
在此先提供一个“贴士”(Tips),怎么使屏蔽贴起死回生?方法很简单:启动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输入关键词,找到想阅读却被屏蔽的贴的末端,点击“Cached”,“Similar”,或“快照”之类,就能看到。不过,挖掘也要及时,时间长了,屏蔽贴就彻底消失。切记。
至于崔律师的贴子为什么被屏蔽?诸位读下去就会明白。
言归正传。一个不争的事实,上海戏曲市场日渐衰落,上海电视台【戏曲频道】,很长一个时期,从晚上九点开始,就变成吆喝商品的大卖场(其中是否有朱大可笔下“上海电视一到深夜就是广告骗子的天下”之骗子掮客?不得而知,不过不是不可能),终至今日已关门大吉!这对成千上万以戏曲,特别是沪剧、越剧为精神食粮的上海中、老年市民(没有经济实力进大剧院,而且上演的戏码也很有限)来说,无疑是“断粮断水”式的沉重打击!
又闻,【戏曲频道】将搬往曾经收费的“七彩频道”云云,说明频道收费未必能吸引死忠戏迷。又据闻,进“七彩”手术繁琐,该台准备成熟一批,覆盖一片,所以上海地区尚未完全“七彩“化。为此,本网特向“七彩”喊话,对60岁以上“银发”族,一切以简单方便为好,否则就是不准备让他们安享“精神大餐”!至于“七彩戏曲”是否彩声一片,“叫好就又叫座”、引得戏迷流连忘返?也还是个未知数。
俗话“内容决定形式”,再来谈谈【戏曲频道】该播些什么内容?应走群众路线,而不是滥用职权,把市民的“点播请求”打入冷宫了事!现在的戏曲,基本上不及5,60年代的戏曲影响深远,同样是个不争的事实。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句话,“天时、地理、人和”,造就了那个年代的戏曲繁荣。比如,《梁祝》、《红楼》、《白蛇》,《罗汉钱》、《杨乃武》、《黄浦怒潮》、《为奴隶的母亲》,既然到今天民众还在怀念吟唱,说明经典自有经典的道理。
沪剧《刘胡兰》中有两句唱词:“革命好比长江水,后浪推着前浪走”。话说回来,“前浪就不能推后浪”么?比如,多听5,60年代的经典戏曲,今日戏曲自然就会有所启迪。怀旧民众也极为渴望上海电台电视台能多放些伴随其成长的5,60年代经典戏曲。不言而语,通过各种渠道、各个层次、各式人物提出的意见,已相当之多,但主掌该部门及上级的回应,怎么样呢?总体来说,还不尽人意:
一答:“没有的,没有保存”——著名人物如,文广局法制办主任王鲁明。
二答:“搬地方了”——某知名人物XX曰。即使挪腾,也有个小窟“收留”吧,究竟搬到哪里去了呢?
三答:“不清楚”——对这样的公仆,你有什么办法?
四答:对群众来信,不给回答——这是最高明也是最愚蠢的对付信访办法了,仿佛不回信,就神不知鬼不觉,天不知地不知?温家宝总理说过:“人要活得有尊严”,不回答,就是不给人尊严!而且是仆人不给主子面子和尊严!那还了得!这类傻官中,说不定就有渎职加贪污的“双规”级人物,倒起台来是雀屏中选的第一锅人马!
对上海文化市场和公共文化资源该共享而市民得不到共享的呼声,已很高涨。此外,一批该“音配像”的工程,也迟迟开不了工。当然,有关领导确实也有点头痛,给“杨飞飞袁雪芬音配像”,将是全剧,采用的是5,60年代音乐、剧本,这样的话,势必带出个“许如辉作曲、南薇编剧”怎么办?即使上海法官硬性炮制莫须有伪证、蛮横切割完整作品,也还是在两份[乌賊判决书]上给许如辉留了点“甜头”:“场景音乐,大合唱音乐,属许如辉”。同样,南薇在上海外围的维权官司中,再不尽如意,也一举拿下了《梁祝》十三场里的十二场。有关领导先前眼开眼闭,听任以4,5万元的价格,把戏曲全剧录音卖给音响单位出品,不过,卖给人家时,是全然不顾编导曲权益的,报酬署名一律褫夺,在那个2005年黑吃黑时代作几笔买卖倒也算了,大不了把同年敢打官司的许如辉判黑,今天还敢这么干,就有点冒险了。因为形势比人强,对“鱼肉百姓者”,是愈来愈不利的!他们的后台已倒了不少,网络“打假除黑”也越发吃紧。再说这些海派戏曲,根本就是南薇、苏青(冯允庄)、李红峰、陈曼、赵燕士、宋掌轻、刘谦、马达、许如辉、高鸣、贺孝忠等剧作家(作曲家、导演)们创作的,一亿万年以后署名也属他们!戏曲属文化范畴,糟蹋他们,就是在糟蹋"鱼肉百姓者"口口声声絮絮叨叨要“弘扬”的-海-派-文-化!上海戏曲是上述编导曲加上演员和乐队等艺术家和后勤人士集体劳动的成果!如若为日后方便变成商品,而不惜让这些珍贵的戏曲录音录像从上海电台电视台消失,转入地下,变相剥夺正常市民文娱欣赏机会,是蠢不可极的,再不纠正,问题是会变质的!除了上海,全国大概找不出第二家电台电视台如此势-利-眼!
末了,请注意崔律师文章未端几句话:“律师亲眼看到的事实说明,资料馆确实保存有自上世纪50年代初至今不同时期的涉案剧目完整的录音资料”
为抢救5,60年代戏曲录音录像,为这些资料不至被落在上海一批亦官亦商者手中,沦为私产和敛财工具(谓予不信?站在被告席上的大贪官,哪个不是千万亿万“身价”的),本网将附和崔律师文章,公布一些证据,以证明:
上海电台确有5,60年代所有沪剧(含越剧、曲艺)录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