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紫砂市场净化何日可待
(阿泰)
昨日,网上看到一则令人颇为鼓舞的消息:宜兴市决定开放矿禁,择日恢复紫砂矿的开采。这给乱糟糟的紫砂市场,无异捎来了一丝春天的信息,紫砂市场净化似乎指日可待。
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所固有的两面性: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古代哲人早就这样告诫我們。用现代语汇说,这就是辩证法。紫砂市场此起彼伏,足以成为这一哲理的佐证。
紫砂市场上世纪疯狂疯狂到灼热程度,察其原因,自有诸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宜兴市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培育。
解放初期,一批硕果仅存、技艺高超、声名昭著紫砂艺人,组织起了一个“合作社”。其中有朱可心、顾景舟、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蒋蓉等。以专做花货闻名中外的朱可心的作品,在40年代美国《费城世览会》上,就最早荣获过银牌大奖。为了断承和发扬这独一无二的手工艺传统绝技,政府将这个实力雄厚的“合作社”改建为《宜兴紫砂工艺厂》,俗称紫砂一厂。同时招收了一批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年轻人,让这些身怀绝艺的老艺人传、教、带,培养出一大批新一代有文化、有独创能力的紫砂陶艺家。如今都已是名副其实响当当的大师级的代表人物:高海庚(已故)、李昌鸿、沈蘧华、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徐汉棠、徐秀棠、顾绍培、何道洪、鲍仲梅、曹婉芬、谢曼伦、李碧芳、王石耕、范洪泉、束凤英、周尊严、刘惠大、何挺初、谭泉海、鲍自强、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等,继后又有吴群祥、刘建平、江建祥、徐维明、季益顺等,已不胜枚举了。紫砂收藏者如能获得上述名人之作,升值空间便无可估量。顺便提一句,他们各有各的印章。印章必须三章齐全。何谓三章?即壶底、壶盖内、壶柄下方各有一章。壶底一章应是正章,壶盖内、壶柄上则相当於中国画上的“闲章”,一个字、两个字的都有。印的尺寸也有讲究。紫砂烧制的收缩率约有11%左右。如想盗印翻刻、复制造假,很明显会小上一圈,真伪立判。至於后人制假,盖上先人真印章,那就要看你是否有慧眼识宝的真本领了。上世纪有一段时间,市场上曾出现不少朱可心“报春壶”,其疑点就很大。
紫砂一厂,凭借它强大的实力,称雄一时,称霸一方,在紫砂史上留下如此浓重的一笔,是永远难以磨灭的光辉!对於业已成名的大家,这段记忆是人生的华采乐章,值得令人好好去缅怀回忆!那可是紫砂发展的黄金时代唷!
紫砂热的崛起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峡两岸对峙封闭的政局形势所促成。当时,离岛台湾民众返回时,台湾海关只允许每人带壶两枚,其余均遭没收。台湾闽南籍人居多,素有茗茶习俗。历来喜爱用紫砂小壶泡茶。两岸商务阻隔,难免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壶价高过金价,形成紫砂热波一浪高过一浪,欲罢不能的局面。在国内,中商部规定陶瓷行业有三项产品实施许可证制度。没有许可证,不允许出口。紫砂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台南海边,常有走私紫砂壶船只出没。走私船偷偷靠岸,将一箱箱紫砂壶抛至海滩即遁。接应者也须迅速运走。如果遇上巡警,那就血本无归,倒了大霉。
据传,当时台湾有位大收藏家,(名字已忘,可能叫王度?)本来家中收藏了许多古董汽车,自从爱上了紫砂壶,便把古董汽车全卖了,摇身一变成了紫砂壶收藏家。有一次他带了秘书,至香港紫砂展销会选壶购壶,相中一把壶,拿了便走,主办商家告诉他,买这把“名家壶”,要将同一款式的壶都捎带着买去。他说行。吩咐秘书把钱全付了。他拿走了这把名家壶,然后命秘书将搭卖的仿名家壶当场全部砸碎。因而赢得个“壶痴”雅号。当时,客商采购1000把壶,厂里才允许能买到3把名家壶。那时节紫砂一厂大院内,小汽车常常停满为患。党政军商,求壶者络绎不绝,厂长苦於应付,常常连躲带藏,惟恐避之不及,被得罪不起的索壶求壶者逮个正着。
更有推波助澜者,小小一个台湾岛,装帧精美的紫砂杂志就有《壶中天地》、《壶与茶》、《紫玉金砂》三种月刊。《壶中天地》主编万妙玲还是“将门之女”,文才不输须眉,运营常有高招,出版六十余期,影响深远。而从中真正赚得腰中腹下鼓鼓的,便是香港中间商,其中锦锋、英泰、双鱼等四大公司最为著名。
厂里的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外销市场需求。於是向农村发放泥料代加工,当地业者称之为“乡坯”。当时在丁蜀镇的街头巷尾,常可见到挑着一箩箩壶坯的农民工走向紫砂厂。须知当时的紫砂矿都由政府国营厂矿控制,发给你几斤泥,你就要缴上若干壶坯,斤斤计较,决无误差。而厂里质量把关极严。以善制微型紫砂花盆著称的周尊严老师的爱人曾是收坯质量检验员,笔者有幸见过她验收生坯时的风采。工人将壶坯缴上收验,她每把壶均仔细查验,壶盖合不合缝,壶嘴壶把壶盖是不是三点一线,壶嘴厚薄是否均匀……稍有不到位,立即砸碎报废,有的成型工好不容易制成六把壶,经她一验,摔了五把,只收一把。那个小成型工只能噙着泪水,默默离开。可见重视质量的程度何等严格!难怪盛誉不衰。
由於“乡坯”制度的产生,在丁蜀农村也培养了一大批制壶人才。后来控制泥料规定逐步打破垄断,大量“乡坯”涌向市场,加上走私日趋猖獗,打乱了紫砂行业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局面,收又不是,放又不妥,紫砂这个创汇大户成了失控状态,这才有封矿之举。只堵不疏,原料逐渐断档,於是就出现如今局面。
收“乡坯”本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致富谋生的手艺。推广到全民皆壶的普及状况,就难免良莠不齐,坑蒙顾客的欺诈行为在卖紫砂市场便时有发生。吃了亏的顾客投诉都找不到门。有那个机构为你去检验紫砂壶真伪?这次假紫砂煲集中爆发,不正是暗藏着长期作伪,物极必反的因果关系显露。好事变成了怀事。
这次假紫砂煲集中爆发,本是件坏事。但促使宜兴领导重新反思以堵防烂、因噎废食的封矿举措是否正确。结果促使启封复矿,解除矿禁,又成了一件好事。这又附合辩证法规律!
但大家也不要高兴过早。要用真紫砂取代假紫砂,让如此大量业已走到营销终点站的假货退出市场,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鱼龙混杂的局面只恐难以消失。这就要喜欢淘宝的朋友多加注意。而对紫砂声誉的伤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弥合修复。沉重的教训值得我們举一反三地深思反省,引以为训。
另一个问题是有关添加金属氧化物色素染料的后果究竟对人体有多大伤害,引起了网民极大关切。
紫砂土,古代人曾称之谓“五色土”,因为它呈现的色彩丰富。但基本色泽是红、紫、黄三种。为什么会呈有此类颜色?就因为天然紫砂矿中本身就包含了各类天然金属元素。铁、锰、铜、以及其它稀有金属元素。古代艺人善用各类天然矿搭配炼泥,曾创造了一批特殊色泽的泥色紫砂。只是中国历来手工艺人为了糊口谋生,趋向保守,“传子不传女”便是一例。一旦子嗣无后,便会失传。因此泥料配色也成了紫砂行业业者的不传之秘。
近代,陶瓷釉色配方等科学原理逐步传入中国,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保守观念。最明显的例子是景德镇的瓷业。上世纪被景德镇瓷最大的进口国美国查出含铅量超标,大量合同被毁。几乎让景德镇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就是不思求变的保守思想酿成的恶果。当我们孜孜不倦沉缅於青花瓷的成就时,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日本的陶瓷釉料科学的发展远远超越了我们引以为豪的陶瓷发明古国。你不妨到任何一个建材市场走一走,西班牙、意大利的瓷砖与国产瓷砖,无论是色彩美观的对比和价格的悬殊,真让人有羞愧得无地自容的感觉!意大利的釉色如此丰富多彩,就是添加了各式各样的金属色素。甚至有稀土元素。没有氧化钴、氧化铬,就没有天蓝嫩绿的色泽。为了使红色更为艳丽,甚至用上了氧化金。这些重金属氧化物大量用於玻璃器皿、搪瓷、陶瓷工业上,才有千娇百媚的图案色彩。而且染色金属氧化物分得很细,有建筑级、玻搪陶级。如果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我们装潢住房的地砖面砖、抽水马桶、彩色幕墙玻璃,各类色彩艳丽的玻璃器皿,搪瓷杯锅,那一件不含钡、锑、铅、锌、铁、锰、钴、铬?何必责难一个紫砂?我曾见到过一份紫砂矿的化学分析报告,是美国一家科研单位做的,长长一大例项目比我们验血化验单长多了。如果有害,岂能逃过景德镇所遭遇过的厄运?所以,有关“紫砂煲”的责疑毋须如此操作。但卖它1000多元,确系暴利!无妨请物价局调查一番!招回也罢,退款也罢,都是理所应该的!至於像三鹿奶粉那样声讨,几乎不是同一层面的事故。让硅酸盐科研专家说清楚即可。不必“谈煲色变”,我还是这个观点。
紫砂,确是陶瓷产品中的一枝奇葩,值得我们去呵护、发扬、珍爱。这次有关紫砂煲的讨论、热议,也正说明这一点!希望宜兴的紫砂业者也要懂得自重、自爱、自律,切不可因利忘义,丢了祖辈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我想,要吸取的教训,也莫过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