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1908-1989)
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因其父曾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她从小便随家人各处奔波,16岁时迁家上海。
1924年,受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事业的吸引,投考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训练班结束后,在处女作《战功》中初上银幕,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1924—1927年,相继在“天一”、“友联”等公司主演了《秋扇怨》、《梁祝痛史》等20余部古装片。她面貌甜美, 身材挺秀,气质端庄,仪态大方,再加上聪明灵巧、勤奋好学,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了。
1928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该公司的郑正秋、张石川赏识她的条件和才华,认准她是一名颇具号召力的演员。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影片,甚至请人专为她写作剧本,使她很快步人其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她主演了轰动一时的《火烧红莲寺》(3一17集),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她也红遍各地,受到更多观众的瞩目。她还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与阮玲玉合演了《白云塔》,还主演了影响较大的《空谷 兰》、《啼笑姻缘》等片随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胡蝶又相继主演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狂流》、朋旨粉市场》、《盐潮》、《姊妹花》等片。其中,《姊妹花》堪称其电影表演代表作。她以娴熟的演技将两个经历、 性格完全不同的双胞胎姊妹演得各具光彩,影片出映后,连映两月不衰,盛况空前。
1935年,应邀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行携《姊妹花》、《渔光 曲》等片赴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节,后又赴德、法、英,意等国考察,扩大了中国电影在欧洲等地的影响。之后,相继主演 了《夜来香》、《劫后桃花》、《兄弟行》、《女权》、《永远的微笑》等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明星”公司毁于战火,她辗转香港、重庆等地。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主演了《春之梦》、《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后息影,随夫经商。
1959年复出。为邵氏公司主演《街童》、《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后门》等片。因《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 佳女主角奖。1967年拍完《塔里的女人》一片后息影。1975年移居加拿大,后病逝于温哥华。
胡蝶在半个世纪的从影生涯中,先后主演了百余部影片, 饰演了中国各阶层的各类女性形象。她的电影生涯及其艺术成就构成了中国电影历史重要而独特的篇章。
文字来源: 金棕榈(www.jzldyc.com)
[寒夜闻柝]:
文中所列电影《劫后桃花》、《兄弟行》、《女权》,均有主题歌,许如辉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