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不能仅有《二泉映月》”
华音总编室 http://www.huain.com 2010.07.12
上海民族乐团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昨晚联袂上演“民乐双城记”,以罕见的150人庞大民乐队伍出现在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里。他们首度同台合作,完成了一次京沪两地、南北两派民乐的“深度撞击”。 两团同台演奏,两团指挥王甫建、张列等轮番上阵,倾情演绎南方民乐的看家曲目《春江花月夜》、京韵浓郁的电视剧《大宅门》选曲《卢沟晓月》等,让观众大呼过瘾。 面对如此热闹的场景,上海民乐团团长王甫建感慨:“新世纪的民乐不能只盯着《二泉映月》等几首老曲子,全国的民乐团也不能各守一方、不相往来,而应该敞开胸怀,共享创作资源。这样,各乐团都能增加曲目量,民乐的演出才能丰富起来。” 民乐不像交响乐,有取之不尽的曲目资源。早先,民乐手们单打独斗,笛子、二胡各显其能。而今,民乐已进入“大乐队”时代,然而,大乐队民乐曲目创作未能跟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上海民乐团通过委约作品创作、筹划音乐季、推出《上海回响》等民乐专场,积累了一批民乐新曲目。然而,仅靠委约创作,资金有限,曲目量也不多。如果与其他民乐团互换曲目呢? 去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民族乐团创作了一台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民乐专场,上海民族乐团也创作一台民乐专场《锦绣中华》。王甫建说:“如果两大民乐团互换资源,中央民族乐团授权我们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江山如此多娇》,我们允许他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锦绣中华》,这样一来,两大乐团的曲目量就立即有了较大的增长。” 事实上,很多民乐团都曾委约作曲家创作新曲,但很多作品往往只被委约单位演一两次就“压箱底”了。如果能将这些资源盘活,呈现在舞台上的作品量将不可小觑。在这次“民乐双城记”上,上海民族乐团排演了作曲家刘长远为打击乐与乐队创作的新作《茉莉花开》,指挥和乐手都很喜欢这部作品。然而,仅由上海民族乐团来演出,作品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于是,王甫建与刘长远补签了一个协议,约定不仅上海民族乐团可以演奏这部作品,还应该负责向其他乐团推介这部新作。王甫建说:“如果每个委约创作的民族乐团,都能把自己优秀的委约作品推介给同行,那么,这些委约作品就不会再被‘压箱底’,各个民乐团也不会再愁没有新曲目可演了。” 以往,由于大乐队的曲目少,很多民乐团只能反复咀嚼一部作品。面对老一套曲目,观众常常感到兴味索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张列认为,权威大团每次演出,都至少要在传统曲目中“夹带”一两首新作,这要成为“铁律”。只有这样,演奏员的技艺才能提升,观众也才更有兴趣来聆听民乐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