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南薇笔下“上海滩”——浅谈沪语越剧《团团转》
11/2/2010 点击数:1385

              南薇笔下“上海滩”

 

    ——浅谈沪语越剧《团团转》

 

          (无 名)

 

粉碎四人帮以后,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在电视上热播,似乎达到有机(电视)必看、一集不漏的盛况,至今传为美谈。殊不知南薇在解放之初,也写过上海滩,演过上海滩,不过剧名不叫“上海滩”,而称《团团转》。

 

《团团转》创作於1950年,由东山越艺社范瑞娟、傅全香主演。也曾轰动一时。在华东地区会演时获过奖。

 

《团团转》在戏剧结构、语言文字上各具特色。这既是一次探索,又是一种突破。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越剧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佳作。之所以被越剧史家刻意冷落,不被提及,与封煞南薇脱不了干系。也可能这齣戏与袁雪芬丝毫没有瓜葛有关。

 

《团团转》的剧名与剧的主题无涉,纯粹与戏的结构模式相关。或许是受了黄佐临导演的电影《夜店》启发,突发奇思妙想,想出这个首尾相衔的另类戏剧结构,既新颖,又别具一格,展示的却是一幅活生生上海滩的风俗画卷。那个火红年代,大伙儿唱的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当人们蓦地回首,对昨日的记忆,仍再清晰不过了。舞台上演释的场景,不就是发生在观众身旁的那些往事么,时隔不久,记忆犹新,台上台下很自然会形成共鸣。戏里虽无黑帮帮派持枪火拼的火爆场面,但确确实实都在观众身边见到过、碰到过、听到过、发生过的琐事、俗事、那些司空见惯的人与事,甚至与观众自身经历有相似之处,多半也还有似曾相识之感。因此,《团团转》不似凭空臆想的浪漫主义作品,而是写实主义白描式的力作。

 

《团团转》的场次有些类似电影剧本的构成。其戏剧结构较为特殊、另类。剧中没有一个主角贯穿全剧,第一场戏演完之后,第二场则是由第一场戏的某个角色与另外一些人展开剧情,以此类推,构成团团转的串连成戏的格局,故以此命名。用现在理论来衡量,似乎有些类似“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只是欧洲“意识流”电影思潮那年月还尚未现身,大导演安东尼奥尼也没有形成自己创作理念和风格。南薇是先行了一步。他从创作《绝代艳后》开始,便有意识地将好莱坞电影手法,运用在越剧改革的戏曲舞台上。电影的“画外音”催生了越剧幕后合唱、齐唱、旁唱。电影的特写镜头催生了《绝代艳后》追光的运用。在创作《梁祝》时,有一次他突发奇想,用“帕拉坊”取代舞台场景的转换,借鉴电影蒙太奇的原理,来处理小节戏与小节戏之间的衔接,省略了幕启幕落的时间。而在《团团转》的结构中,戏曲电影化的处理,几乎已涵盖了整齣戏的架构。如果不是受人构陷,阻断了他的艺术生活实践,兴许越剧改革会出现另一番新颖的场面。

 

全剧共两幕,每幕十小场戏。

 

第一场应该是序幕。戏剧场景是这样构成的:

 

(幕起后——舞台上一片黑。

(这是我们曾经生活过很久的上海。

(国际饭店——摩天高楼上的霓虹灯光亮了。那是四个大字:“礼”、“义”、“廉”……却黑了一个“耻”字。跳舞厅的舞池里,男的、女的正拥抱着在疯狂地旋转、跳腾……

(“仆欧”、“小郎”则穿梭似地活跃在人群中间。

(一曲终了,各各归座。

(这其间,有算账待走的;有寻衅方来的;还有吃醋、争风、调情、卖悄的……

舞场负责人——“大班”,调解着这些纠纷……已将是打烊时间,呵!乐队又响了!

(乐声中,他们和她们,带着各色各样的表情,纷纷离场而去。

(幢幢人影消失在幕之中……

 

夜幕中,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街头流莺,在鸨儿的胁逼下,游荡於凛冽的寒风中拉客。谁知拉住的却是个空空儿小偷。久经风尘的妓女,一眼看破了小偷的伪装,开门见山与他直言谈相:  

                 

迪罢噱头少来放,

啥人要侬灌米汤!

人家好心问问侬,

假痴假呆装啥腔!

我搭侬大家脚碰脚,

侬张底牌,我清爽

 

毕竟饱受风尘之苦,这位街头流莺人性未泯,一番谈心,好言规劝小偷改邪归正:

 

侬以为我想分侬赃?

我倒是,真心真意为侬想。

张先生侬年纪轻,身体壮,

啥个事体做勿像?

今朝偷,明朝抢,

随便那能勿会住洋房!

要是有日失了风,

归根结蒂呒收场。

我是迪种介事体看得多,

 

我劝侬,听我闲话快改行

    小偷对这位流莺的真诚相劝心存感激,决意洗心革面,改弦更张,要为这位风尘知己唱一曲“救风尘”。谁知回到十字街头,遇到乡下曾与他订过亲,因对他以偷窃为生不满而逃婚到上海的“阿金”。这段孳缘并没有因偶然相遇而前嫌尽释。

 

此时的阿金正在交际花“罗丝李”处帮佣。而罗丝李又同有妇之夫“洪买办”打得火热。这场戏洪买办没有现身,他用电话与罗丝李调情。洪买办在电话中一段肉麻吹捧罗丝李的唱词很有意思,他比喻罗丝李的美貌全是好莱坞当红影星,可能我们现在听起来会感到陌生,可在当时上海滩,定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电话声:我来看侬。

李:我有啥好看?

电话声:好看!

      唱                 侬面孔,像丽泰·海华丝

眼睛像,蓓蒂·苔维丝

皮肤像,伊漱·惠莲丝

头发像,曼丽·霍金丝

说闲话,就像珍妮·笰琼丝

身材像,琴逑·罗吉丝……

李:啥个芹菜炒肉丝,阔面孔,园眼睛,黑皮肤,红头发,哑喉咙……

     唱                侬勒浪,情人眼里出西施!

电话声:勿,勿。

      唱                侬比西施还标緻

 

    接下来的一场戏构思又非常巧妙。那位风月场中如鱼得水的洪买办,一面与罗丝李勾勾搭搭;而他的夫人也是红杏出墙,与小白脸小白春风偷渡。两对野鸳鸯凑巧在电影院门口撞见,用的恰是电影院的两扇旋转玻璃门转换场景。一个转进,一个转出,全是电影蒙太奇手法。这一段幕后旁唱也颇有风趣:

 

     齐唱                上海人就是斜火气,

吃饱仔饭呒事体。

吃咖啡,看影戏,

侬等我,我约你,

顶伤脑筋要豁边,

白板对煞……呒滋味

 

而这位小白的住处,又引出一位孤女。她的养父“老枪”,是个放高利贷的鸦片鬼。他欲将养女卖於妓院老鸨。而养女与小白却是真心相爱着。这两个角色戏份最多。范瑞娟、傅全香出演的应该就是这两个角色。后来,为了阻止鸨儿将孤女逼良为娼,小白挺身与流氓搏斗,被刀刺而亡。

 

第一场出现改邪归正的小偷,当他用汗水劳动凑足了钱为流莺赎身,赎出来的却是病入膏肓、气息奄奄、被摧残得难以起死回生的废人了……

 

而与小偷有婚约的逃婚姑娘也没有幸免被流氓“皮蛋阿四”的凌辱……

 

这个“皮蛋阿四”倒是地地道道上海滩的流氓形象:猥亵、龌龊、奸猾、无情,一点没有“小马哥”的潇洒。“皮蛋阿四”出彩的一场戏是在上海滩石库门弄堂赌场。这里既没有赌城拉斯维加斯豪华的气派,也没有香港游艇上惊心动魄的场面。而是那样的窄小、喧嚣、昏暗、邋遢。我真不敢相信,南薇一生从未与赌沾边的人,对小赌窟的推牌九、挖花牌的唱词竟会如此娴熟。赌场的气氛全是靠这些幕后牌曲渲染烘托,显得十分真实和妥贴。摘录几段,供大家欣赏:

 

 后客堂的唱牌声:        是我讲赌经,

弄弄就上瘾。

三个勿相信,

蜡光串头绳。

 

                                               天天约小妹,

要想私情会。

肚皮大起来,

犯关勿犯关。

 

幺五来拜堂,

搭侬打打棚,

现在寻着我,

事体柴弄僵!

 

妹妹良心坏,

偷伴姘头轧,

肚皮撒冷浜,

卖我敲瘪柴。

 

五自头,天三首,

                                                    上门要跟下门走。

                                                     庄家是个啥个九?

                                                     庄家地牌……

                                                              ……搭红九!

好,地九活狲!

                                                     天门浪……

哈,顶顶蹩脚!

                                                 ……无名两。

                                                    上门是个长拾九。

                                                     统有统有统统有!

                                                     触霉头,触霉头,

连剋三次呒回手!

                                                    三着有,活门抽,

断命牌九呒打头

 

“团团转”另一个语言上的特色,在越剧已往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该剧所有唱词白口均用沪语方言,而且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有时还夹杂了一些洋泾浜英语,十里洋场的风土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这或许受了鲁迅先生赞赏吴语小说“何典”的启发有关。就其本质意义而论,该剧体现了越剧这个乡间草台小戏来至大上海后,逐步形成上海一个大剧种的演变,而这个表现为本土化的脱胎换骨的演变过程中所残留的些许历史痕迹,在越剧历史上,自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这里,再摘引一段男女主角对手戏的唱段。男一号主角小白,有点上海“拆白党”的味道。女一号主角是个挣扎在火坑边缘的孤女。这段唱词完全是沪语,俚词俗话,还夹杂了一些洋泾浜英语,将十里洋场的风土人情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小白:咦?阿玲!

      唱                侬为啥,眼睛哭得红通通?

头发弄得乱鬆鬆。

是勿是:那爹又勒打骂侬?

     孤女:唱                告诉侬也呒没用。                                       

                     伊讲我,讲我吃粮勿管事

坐吃早晏山要空

我说我去做女工

伊说道做厂铜钿赚勿动

伊要我去做婊子

我随便那能勿依从。

伊拿烟杆子来扎我,

扎得我,又红又肿又是痛。

为来为去为铜细,

终是命里注定穷。

     小白:唱                穷苦那能怪命运,

应该怪,社会环境来播弄!

人家呒没爷娘逼,

照样落进火坑中。

同样是,那爷老头子勿逼侬,

侬个命运照样勿会通!

     孤女:唱                眼前事体我那能弄?

(这句提问却勾动了他的心。於是,他装模作样地故作考虑之后……

     小白:唱                问题的确蛮严重!

办法倒是有一个,

就是怕侬勿成功。

     孤女:唱                侬说侬说侬快快说!

     小白:唱                说出来,千万勿好气来动!

     孤女:唱                说得对,我谢谢侬,拜拜侬,

说得勿对,勿听侬,勿怪侬。

     小白:唱                侬只有咬咬牙齿、鼓足勇气向前冲!

孤女:冲?那能冲呢?

     小白:唱                就怕侬,呒没苗头呒没种!

孤女:白先生!

      唱                侬勿要看我年纪小,

主意打定有始终。

侬勿要看我是女人头,

我有勇气,有苗头,也有……也有……

小白:种!

孤女:唱                                        ……也有种!

侬倒底有啥好办法?

我究竟应该那亨冲?

小白:唱                          啥办法?那亨冲?……

嗯……寻一个相好早出送!

孤女:哦?

小白:唔!

      唱                侬相好朋友有勿有?

(她羞得满面通红、手足失措,把个头低得几乎收碰到肚皮了。

小白:啊?

                           尽管讲,呒啥窘。

孤女:唱                          我从来,我是从来……勿搭男人讲闲话……

我……我一向,才勿大懂。

小白:格末,

                               现在寻起还来得及,

(白)不过!

                               问题的确蛮严重!

陌生格介绍怕上当,

熟悉格只怕侬看勿中!

假使除脱迪条路,

侬眼前事体又呒法弄!

(阿玲急得又哭了起来。

小白:唱                          勿要难过勿要急,

千万身体要保重。

阿玲呀,我有句闲想告诉侬,

一直不敢露口风。

我虽然搭侬是邻居,

一向倒还谈得拢。

性情脾气才熟悉,

苦闷格情形也相同。

我来帮侬好勿好?

(阿玲睁大了两只眼晴望了他半晌。

 

这场戏的情景,使我想起赵丹、周璇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真实的上海滩,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中,黎明前的五更寒,寒冷澈骨,寒透心肺,在底层的芸芸众生,不正是这样苦苦挣扎,苦中寻乐,走不尽的漫漫长夜荆棘路,唱不完的如诉如泣断肠曲!上海滩,原本就如此。

 

“团团转”的诞生决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纵观越剧的萌芽、移裁、长枝、抽叶、开花、结果、繁衍、推广……上海始终是不容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不管你如何强调“小歌班”的历史定位,你且听听支兰芳、筱丹桂的原始唱腔;再听听如今优美典雅、繁花纷呈的流派唱段,这中间的矩离有多大多宽?这段越剧形成的真实历程,全发生於上海!光算为越剧音乐作出卓越贡献的作曲家有多少?随手数来:刘如曾、杜春阳、高鸣、顾振瑕、李子川、连波、金笳、贺孝忠、许如辉、马凯音(陋芬,飞呜越剧团)……太多太多人了!我还不计支援福建的“芳华”;支援南京、西安、兰州、北京、天津、酒泉、新疆、贵阳、芜湖……还有支援浙江的邢竹琴、张茵等八个剧团,有多少优秀的音乐人材为它贡献了青春年华。就演员而言,嵊县人确实不少,但上海人、宁波人、甚至苏北人也不在少数!至於编剧导演,嵊县籍的更是寥寥。所谓“越剧史”“越剧志”……反映了多少越剧历史的真貌?袁雪芬偶而一次不无贬意的提及南薇名字,好像就是天大的恩赐!真是说不透的咄咄怪事,令人啼笑皆非!

 

“团团转”的诞生,见证了上海哺育越剧这朵奇葩的历史功绩!越剧演变到现在,它舞台上所使用的语言,离嵊县的方言乡音早已渐行渐远。用纯上海话照样可以演越剧,唱越剧!五十年代初“团团转”获奖,早已证明此法可行。想当年四大徽班进京,而后徽剧演化为京剧,中州韵取代了徽调徽腔,京腔京韵铸就了国剧的辉煌,这是再雄辩不过的史实!如果上海没有那么一帮子人瞎折腾,也不会出现现如今上海越剧院独木难成林的萧索局面!因为上海越剧早已与小歌班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徽剧和京剧虽说有血缘关系,总不能等同而论是一个道理!

 

但有人并不认同此观点,绍兴市便是一例。

 

其实越剧与绍兴的关系微乎其微。我早在一篇博文中谈及,上海人“不识嵊县在何方,误将嵊州当绍兴”,把越剧谬称绍兴戏。因而让绍兴市党政机关有机可乘,摘了个现成银桃子,仿佛绍兴市摇身一变,成了越剧催生婆!那个“绍兴市演出公司”老板,听说是某某部的公务员下来的,是公派、是下海,不得而知。“绍兴市演出公司”究竟是国家事业单位还是私营企业,也不得而知。超过200场《梁祝》演出不败业绩,营业性演出获取多少利润,利润落到谁的口袋,更不得而知。但有一条是显而易见的,迄今为止,它仍可以在网上打着中央、省、市三级政府行政机关主办的旗号,在皇城脚下、四方各地,招摇过市,通行无阻!眼下“红包”潜规则无孔不入,我就不信“绍兴市演出公司”是顶天立地响当当的清水衙门!还招徕了那么多剧团台柱角儿为你扒分创利,也不顾别人家剧团少了卖钱角儿怎么混,绍兴市党政机关难道就是“不顾别人生存,只顾自己捞钱”的这个德性?人,要讲人品、人格;一个城市也当有市品、市格!在绍兴市法庭上,绍兴市演出公司律师那种粗暴张扬的神态,敢於蔑视尊长、蔑视历史蔑视权威铁证,可以责令绍兴法院无视省级法院终审判决而我行我素,将《梁祝》诉讼案一拖三年,纹丝不动!如此铁胆照日月,横行如飞船,有谁相信这是一个区区民营单位能办到的?简直天方夜谭!

 

扯远了,有些话让南薇后人到法庭上说去吧,我也不饶舌了。免得唠叨令人生厌。

 

“团团转”既然是一出不可多得的好戏,终有一天会重见天日。让越迷们知道范瑞娟和傅全香两位前辈,虽然出生嵊县,但也曾用上海话唱过绍兴戏!一脚踏过三条船,又是艺坛奇遇一桩!

 

期盼“团团转”,能转到今天的舞台上,与年轻观众聚聚首。让如今的年轻人知道,这才是真价货的上海滩!

 

“团团转”所展开的是一幅旧上海风俗画的历史长卷。其中塑造的人物都是在旧上海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过、生活过的:妓女、嫖客、交际花、拆白党、卖办、地痞、律师、赌棍、法官、混混……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凡此种种,犹如夜雾晨露一般,当新中国的朝阳喷薄而出之时,便烟消云散了。但这旧社会一幅幅辛酸而残酷的生活场景,我们似乎不该忘却它。记住这历史的一页,便会令后辈人更珍惜幸福的现在。这也是“团团转”的现实意义所在。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