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青年戏曲编剧奇缺 没人编戏怎唱戏
11/24/2010 点击数:960

       青年戏曲编剧面临奇缺尴尬局面 没人编戏怎唱戏

                   转自上海越剧 ,本网上贴时间, 编剧南薇上海败诉次日,2010-11-24

   青年戏曲编剧面临奇10年前,前上海创作中心负责人王济生就曾感叹,上海各大戏曲院团只剩下5、6位编剧,剧本要闹饥荒。10年过去了,上海编剧还是只有小猫三四只,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并未改善,尤其是青年戏曲编剧奇缺,拉响了警报SOS。缺编少剧的舞台,这个戏还怎么唱下去?


  青年编剧“不上台面”

  从上戏毕业的小王感慨,如今青年编剧“不上台面”,其成长空间几乎为零。他虽然有幸进了一家戏曲剧团,只能做做文案策划,编剧之梦变得遥遥无期。去年北京召开全国戏曲编剧高峰论坛,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从1980年以来,全国共培养了500多名专业戏曲编剧,目前仍坚守在编剧岗位的只剩下寥寥几人,戏曲编剧成活率仅为1%。

  小王分析,现在上上下下“关心”一剧之本的人实在太多了,这封闭了编剧们施展空间,使他们的创作初衷和创意激情常被各种因素干扰,无法得到很好体现。难以实现戏曲理想的青年编剧只能纷纷改行他投,去搞“容易来钱”的影视剧本,造成了今天戏曲创作队伍溃不成军。

  剧本创作冷热不均

  市剧本中心毛时安主任指出,一个院团辛辛苦苦排一出戏,当然希望它能在市场中得到回报,或评上奖,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为了追逐政绩,院团自然会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编名导身上,而以经验尚浅为由,将青年编剧拒之门外。

  对此,上海戏曲院团当家人坦陈:“找名编剧搞创作,心里较托底,艺术质量和剧本成活也可以有保证。”他们无法奢望一个20来岁的稚嫩青年能写出成熟的剧本来,也无法预知其未来的发展会怎样,况且这样培养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于是,一边是青年编剧被打入冷宫,一边是少数名编频频赶场。剧本创作的“冷热不均”,让一些名编忙于应付,改编传统老戏,移植外国名剧,甚至“一鸡多吃”,一个剧本同时送给好几个剧种排演,还有的干脆把过去压箱底的习作也翻出来充数。结果是新编戏和现代戏匮乏,舞台上多见的都是些“似曾相识”的东西。

  不拘一格培养新人

  成功编剧是怎样炼成的?著名编剧罗怀臻快人快语:“要解决戏曲编剧后继人才的难产,就要不拘一格培养新人,形成人才冒尖机制,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优秀青年编剧余青峰从上戏毕业后,回到福建老家,在团里干了5年杂活,但他对戏曲并不死心,辞职创作《赵氏孤儿》,10易其稿,才获得上海越剧院青睐。余青峰建议,编剧要出人,可以像“越女争锋”那样,在培养演艺新人的同时给青年编剧搭建平台,让他们从编小戏、改老戏起步;也可以向上海话剧中心学习,主动给青年编导两次创排新戏的机会。

  罗怀臻则主张,多办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剧进修班,因为优秀编剧绝大多数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热爱并熟悉舞台艺术的人。像去年他带的上戏高编班的8个学生,在国家戏曲刊物上发表了9个剧本,其中6个获得了全国性比赛奖项,5个被杭州越剧院高价买走,还有3个学生分别被杭州越剧院和海南琼剧院作为人才引进。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