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南薇旧影
“我们已经输了50年了,现在就是要讨还公道!”
“我父亲是在1948年至1951年间,根据民间传说,整理演绎、八易其稿,创作完成越剧剧本《梁祝》的。徐进等人只是修改,现行的本子有90%和我父亲的本子是完全一致的。”南薇的长子刘耕源告诉记者。
对越剧不熟悉的人,或许大部分都未曾听说过南薇这个名字。
南薇(1921-1989),原名刘松涛,笔名南薇。滑稽戏、越剧导演。幼时即与戏曲结缘,1942年组建雪声剧团,历任该团编导,清华电影公司、大华电影公司、山东越剧剧社、华东戏曲研究院、芳华越剧团及宁夏越剧团编导,编审,著有越剧剧本《祥林嫂》、《月下老人》、《山河恋》、《祝福》、《孔雀东南飞》、《宝莲灯》、《洛神赋》、《梁祝哀史》等,是越剧改革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文革”后,他编的戏重新复演,有的拍成电影或电视剧。1981年,他还为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导演了《五颜六色》、《真假爱情》等大型滑稽戏。
“我们有一系列证据,不然浙江、江苏的高院也不会判我们胜诉。”刘耕源的妹妹刘朝晖告诉记者,自从退休后,她和哥哥就全力投入了为父亲讨回公道的历程中,也曾多次遭到巨大阻力,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周围有太多朋友、越剧界知道内情的人为我父亲鸣冤、叫屈,我们一定要讨回这个公道。”
为了给父亲正名,刘朝晖与家人建立了一个小型网站“南薇剧社”,刊载有大量的“维权”文章。对于那段历史,网站上的文章如是表述:
“南薇先生从1948年底至1951年9月,为《梁祝》‘八易其稿’,倾注了大量心血,把早期散见‘宝卷’‘笔记’‘词曲’等形式,流行于民间的素材,改编成完整的越剧经典代表剧目。尤其是1950年的改编,在结尾中,创作了‘化蝶’这一画龙点睛的一幕,把梁祝与彩蝶融成一体,当年被誉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功尝试,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在1951年9月前,《梁祝》是南薇编剧,在文艺界是个不争的事实,既成定论,无论谁都未曾提出异议。但也是这个时段,事态发生剧变!从1951年9月中旬起,短短十几天里,《梁祝》的著作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文章随后详细说明了当时上海越剧界的某领袖人物利用手中权力,“迫害南薇”,并“公开篡夺《梁祝》著作权”的过程。
刘耕源告诉记者,1950年9月,东山越艺社携南薇编导的《梁祝》与《祥林嫂》赴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他们分别在中南海寓所接见了南薇等人。周总理还在具名南薇编导的《梁祝》说明书上亲笔题字:“这是一出成功的剧。周恩来”。 《梁祝》在1951年12月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全文发表,署名为“南薇改编 宋之由、徐进、陈羽、成容、宏英(注:原文如此,应为‘弘英’)修改”。这份杂志现在成了刘氏兄妹手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我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手稿都散失了。”由于他们手中没有父亲1951年之前的手稿,《人民文学》上这个本子,南薇究竟是改编者还是改编者之一,无法做出定论,而《人民文学》上登载《梁祝》剧本的个中隐情,也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此次被上海一中院驳回起诉便与此有关。
尽管输掉了在上海这场最重要的诉讼,但刘氏兄妹表示一定会继续上诉。“我们已经输了50年,不在乎什么,现在就是要讨还一个公道。”刘朝晖说,“‘文革’时批斗《梁祝》,就说是我父亲写的,批斗完了,又成他们的了,这公平吗?上海越剧界的知情人太多了,只是不方便站出来说话罢了!”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