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剧欠缺的究竟是什么?
- 2010-11-20 赵燮雨 中国戏剧网
这曾经的大地方剧种,曾经的四面红旗之一,曾经的样板戏源头如今的困境有目共睹。不必再多说,多说有时候反而惹人讨厌,况且多说也无用不如不说。
情况倒是不用多说,可根子还是要探究的。
沪剧欠缺的究竟是什么?
不是语言环境的不支持,不是观众受众面少,根子在于文化底蕴差。
从领导开始就是直到观众。这打击面够大的吧。
有一位资深沪剧戏迷自称只看沪剧不看其它任何戏曲。单凭这一点来显示忠诚也仅仅是愚忠。恰恰相反体现了固守一隅坐井观天不知道艺术世界到底有多大也根本不懂得艺术是相通的道路。可见其眼界和水准究竟如何。
其实,从一开始娘胎里就带来文化欠缺的根源。
不信,但看,凡是文化底蕴好的剧种主要体现在演员就有高质量演技。就是在沪剧界本身,也是谁的文化底蕴足,谁的表演水准佳。
文化底蕴这个内容不是照别人的稿子背背念念就能成事的,要真正的扎进去要真正地用心去体会才行。
不信,就举一个例证——
请看从下面附文里摘出来的一段:
青研班涉及剧种包括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豫剧、汉剧、越剧、黄梅戏、晋剧、雁剧、秦腔、粤剧、赣剧等多达15个。班中近半数研究生摘取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的桂冠,毕业生现多已成为所在院团的领衔主演-----。
别以为青研班——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就只招收京剧青年演员;上面列举了十四个剧种。没列出来的那个也不会就是遗漏了沪剧吧。没听说过哪一位沪剧青年演员上了大专大本,更别说去上研究生班了——程文俊大本毕业再下海不能计算在内。
就是个中专戏校,文化底蕴自然有差距。所以哦,不光老一代,就是接班人在这方面的进取心也是很差。再说,看到谁开博了呢。几次呼吁无人先来迈开第一步——程文俊的那个博客也不是下海再开设的并且早已停博。
能有交流?能有进步?忙啥呢?!
看看人家——我又要看隔壁人家了——连得很少听说的雁剧(我在山西十一年就从没听说过)也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演员啦。还有偏居一隅的赣剧,更不用说黄梅戏的李文研究生班毕业毕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惭愧啊,生长(不一定要出生在)在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滩如此原地踏步的年轻人不上网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忙啥呢?!
千万别以为演了一两个脚色就沾沾自喜了。从文化底蕴的角度来看,欠缺的还太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