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梁漱溟谈音乐
5/14/2011 点击数:1029

梁漱溟谈音乐

听禅 上贴  中国音乐学网 2011-11-30


   [我们都知道梁漱溟先生是20世纪新儒家里的代表人物,也知道他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能谈乐,这里登载出来的一些老人家谈音乐的文字,或者对研究近现代音乐史的同志有所启发,或者可见大师音乐人文之态度,也或者可见当时社会音乐氛围和若干历史人物,一些史实也应该于以注意;更有意思的是,还涉及一个老外名“卫西琴”者,也十分传神,可以想见其音乐生活之一斑,这些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下文摘自 梁漱溟 先生发表于民国二十六年,于民国二十八年修订再版的《朝话》,原文如下]:   

   《谈音乐》    

   看见报上有一个消息,是王光祈先生最近在法国死了,在我心里很为悼惜,因这个人是有其相当的价值的,我觉得他或者是一个在音乐上有成功希望的人。民国八、九年时,他在北大是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人(此会发起人初为三人,后为八人,他仿佛还在三人之列),这个学会当时曾很包容搜罗了一些优秀青年,教授学生都有多人参加,如曾琦、李大钊先生等都是这个学会的分子。后来这个学会因其在思想上初无一定的方向路子,乃随大局的分歧而分化为共产党和国家主义派等。王先生后来自费去欧洲留学,到现在差不多已十年光景,他最初并不是研究音乐的,其归趋于音乐,乃是后来的事,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虽都曾出版了几种关于研究音乐的书,但俱非大著。他最近十余年来的生活,大都寝馈于音乐上。我同他虽不熟,但很能了解他。    

   在国内对音乐有研究有创造的人真是太少,这种东西,必有真的天才才能有深厚的造诣。我对于音乐历来是看得很重的,因为它可以变化人的心理,激励人的人格。我觉得中国之复兴,必有待于礼乐之复兴。依我理想的社会组织,其中若没有礼乐,必至成为死的东西,所以我盼望有音乐人才的产生,没有音乐人才产生,真是没有办法!我的朋友卫西琴(他自名卫中)先生曾说:“人的感觉如视、听、味、触、嗅等,以触觉为最低等,以听觉为最高等。所谓最高等者,即言其花样最复杂,而与心最近,与智慧相同,影响变化人之人格者亦最快而有力。”确有见地。    

   我没有经验过一次好的音乐。卫先生本是专门研究音乐的,他在太原时,曾经用中国《诗经》中之几章铺成乐,乐谱不是他的独创,是自《永乐大典》中传出来的。他特别训练了一班学生,用中乐将它表演出来。民国九、十年间,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太原开会,卫先生遂领着他的学生,演奏《诗经》谱成的乐曲,参加教育会的 陈主素 先生归来说:“这种乐,真是可以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乐,平生未尝听过,但听过一次,一生也不会忘记。”可惜后来 卫 先生的学生很难凑合,我未得一聆雅奏。不过,卫先生演奏的西乐,我却听过。他演奏时的精神,颇值得叫人赞叹。他用一架大钢琴奏贝多芬的乐曲,在未演奏前,他有重重的安排:先把我们听众安置在没有光或光线微弱的地方,意思是要避免光的刺激,然后才能专心静听;其次他拿幔子把自己遮起,不让人看,因为他需要全身脱光,避去衣服的束缚和他种刺激;再次告诉我们说:“在演奏时不得咳嗽,否则我就要很厉害地发怒。”意思是说,他在演奏时便是整个生命的进行,倘遇到阻碍、刺激,自然非发怒不可;最后待他演奏完毕时,竟浑身流汗,非立刻洗澡不可。当演奏时,声调是非常强烈、勇猛,似是最能代表西洋精神的作品。但也许因我是中国人——和平而软缓的心境,对这最能代表西方精神的乐曲,总觉得有些跟不上,不能接头,不能充分地得到一种满足。我深知音乐的价值,无奈我对它用不上心去,而在别人处也不曾得到一个满足。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能从我认识的人中,发现一个伟大的音乐天才。    

   下文摘自《梁漱溟全集》(卷七),是梁先生1971年为 卫西琴 先生作的传记:   

  卫西琴 先生传略    

   卫西琴(Westharp)先生德国人,其德文姓名今不详,[1]为德国银行总裁某之独子。天资特高,不谐于俗,既深恶德帝威廉之军国主义而倾慕东方古代文明,欧战前夕乃出国东来,历游印度、日本而达中国。随即改隶美国国籍,更用中国文自名曰“卫中”,字“西琴”云。1921年愚遇之太原外国文言学校,若有契合,彼此交往相处十数年之久。日寇侵入华北华东,愚奔走抗战,音讯顿绝。嗣访闻其流落在日本。1946年曾因秦德纯参预东京审讯战犯之国际法庭之便,得一联系,旋又相失。推度其在日本身故,年纪六十至七十之间。    

   据其自述,曾先后肄业德国几个大学,经历文科、医科皆不终而弃去,末后乃由音乐一科取得学位,盖音乐为其夙所耽好也。顾其所好又与俗殊,莫得知音,唯法国一音乐家能欣赏之,谓其有和于东方古乐,因教以觅读东方古籍译本于巴黎伦敦各国图书馆,是即其倾倒于古东方文化之由来。惜西人所谓东方古籍之译本既未必尽切合原义,而读者各以自己意思领会之有所难免。愚每见 卫 先生摘取中国古书一些文句揭于壁间,或时口诵而嘉叹之,殆亦类乎此情形者不少。    

   当其东游抵日本,见日本人事事(音乐在内)步趋西洋,辄鄙夷之,嗟惜之,以至嫉恨之。心谓中国非古文明渊源所自乎,其必不如是。既抵上海,又转至南京而天津而北京,乃知事实上中国方歆羡日本学西洋成功而追踪之,则不能不失所望。每发为言论,直吐胸臆于不自禁。国人乍闻其言,相视诧讶者纷纷然,或疑是疯子,或疑是骗子。值此时欧战发作,其客中生活所需一向赖家中接济者,以德国被封锁猝尔断绝。内外交困,情实难堪。然写出长篇论文,商讨中国教育问题,投书严几道(复)先生求为翻译发表。严 先生于其文稿多日未加展阅,更未置答。迫不得已,再度投书自陈来访中国实为怀抱敬仰珍爱中国精神而来,顾久久不得同情谅解之人而遇之,几无可与语者,将自杀。严先生骇然,亟答书慰勉,许为翻译发表。[2]于是其论文乃以《中国教育议》为题,揭出于 梁任公 先生当时所主编之《庸言》杂志。    

   任公先生夙为论坛宗匠,《庸言》又为其时舆情所重视,因之其文其人引起各方注意;卫先生得以受聘为保定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员,解决其一时生计问题者赖此焉。    

   1921年愚既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问世,太原教育界邀为中等以上各学校作讲演,因得参观卫先生所主持之外国文言学校,辄惊叹其一切措施之新颖而寓有深意。先是某年全国各省教育会开联合会于太原,卫先生特率其保定师范的音乐学生来会演奏,大获好评。[3]复应山西当局邀请讲演于省政府。其时晋省当局方倾心军国主义,见之于各项施政,而卫先生不知也。在讲论教育问题中,本其夙怀力诋军国主义,在座咸为之忐忑不安。不料竟引起当局某种觉悟,信其教育主张有价值,愿留卫先生于太原,俾实验其教育理想,即以成立不久之外国文言学校交由卫先生主持。    

   前云参观此校惊其措施新颖者,今当述我所见所闻。    

   据闻卫先生接收学校之初,即停止学生一切学业,并阻止学生回家,先着手安排日常起居生活。学生约百余,大抵为高小初中程度。卫 先生以其保定音乐高年生为自己助手,分头组织学生为若干小组,譬喻为小家庭,在 卫 先生指导下修整宿舍、厨房、厕所(厕所为一注意点),以至讲堂、各种作业室、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场所;一切土木工皆师生一同动手为之。布置既妥,在生活上所需各事物亦有些属由学生练习操作或经理之者。又如煤、米、油、盐、纸、笔等日用品,由学校成宗购进而后零售给各家各人,略同于消费合作社,亦即由职工协助学生经理其事。其他准此可类推。    

   卫先生于学生饮食、睡眠、大小便通甚注意。当我被引导参观各宿舍时,卫 先生每呼唤其间因健康问题休假之某某学生,问其夜来睡眠如何,或今晨便通如何,以验知其变化情况;盖其操心入微矣!且闻为增进学生营养,卫 先生出其省府月俸之大半以改善学生伙食。遇见学生多半面色红润有兴致,盖有由来也。    

   如上所述有些情况至今犹然在目。然事隔五十年之久,难于记忆明确周详者正多。此校似不在正式学制系统之内,故得以措施自由;标明外国文言学校,教学似有英、德、法三国语文,且似均由 卫 先生亲自授课。曾见其不用现成课本,而教学生排演短剧,从句中人物彼此相语为学习入手,然后及于字母、单词、文法。又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各有 卫 先生自编教材(有油印零篇教材赠我),似乎时或亲授,时或有人代授。其他体育娱乐等活动记忆不清,不述。    

   综观全部情况,卫先生对于此百余学生殆一身而兼父母师保之任,试想其劳瘁为何如乎!    

   《中国教育议》一文,愚早从《庸言》得见之,且极注意细读。当时只觉其对中国过多赞叹之词、惋惜之词,顾难寻绎得一定理致与具体主张如何。此番参观虽聆教甚多,亦只能信服其——措施寓有深意,一时尚难通晓其根本学理。后经多年往还乃始有所晓然。兹略为说明其措施之涵义,以结束上文。    

   卫先生所为种种措施如上者,一言扼举其要曰:凡以挽救中国人身体衰颓之势,恢复其身体活力而已。要晓得动物只有其种族遗传的身体本能生活,不离自然状态,人类却有其后天不断创造出来的文化生活,脱离此自然状态;其分别要在大脑特见发达而有卓出于身体的人心创造活动。所贵乎人者即在其能创造的人心。然人心任何活动却不离乎其身而有创造。中国古人曾有过高尚、优美、伟大的文化(音乐在内)创造,盛极一时,是皆其人心优胜的表现。后人享用此文化,渐渐形式徒存,创造不足,浸浸贵心而轻贱乎身。违离乎身的心是虚假的心,难有创造;同时,欠少了心的身亦即缺乏活力,以供给创造材料。于是一面更不能有所创造,一面身体亦显出颓废之势。此即晚近中国历史所以陷于萎靡不振的由来。卫 先生尝说“按中国情形论,在教育里最要紧的是那常常与感觉(身体力量)有关的心,常常往实用方面走的心。”其必要学生习为手工艺以至商业计算者,意在引起头脑向于实际事务而活动去,非为学生他日就业求职设想。其极关心学生身体营养与健康者,则虑其头脑所得自身体的供应不足,或受到身体方面的牵掣影响也。    

   卫先生之学系从音乐而入于人类心理的研究,进而尚谈教育问题,着着落在实际上,非徒逞思辨之雄者。聆其言论,读其著作,虽一时不尽了解,总觉其言之有物,值得重视。惜其留存至今者甚少甚少,似只有四十年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张耀翔主编之《心理学》杂志内有《男女新分析心理学》一篇(愚手有存),可资研寻。往年愚曾不止一次为文粗浅地介绍其学说,今并失去。近著《人心与人生》一书,当论及身心之间关系时再为概述其大意。世有好学深思之士倘因而引起兴趣更求 卫 先生原著研究之,发掘之,俾不致湮没,斯则学术界之幸也。    

   卫先生致力其教育实验约五或六年,自己认为实验效果不如所期;[4]值学生应届毕业年限,省当局似亦无意续办,遂离去太原,移居北京。愚时谢去外务,偕数友读书郊区,因约同赁屋于西郊大有庄,得有朝夕晤谈之便。此1926年春初事也。次年五月愚赴粤友李任潮陈证如之约,其后即留于广州,乃又荐举 卫先生来粤,主办一教育研究所,俾传习其心理及教育的研究。1929年愚先离粤,卫先生大约延至1931年亦离去。    

   此后闻其一度应邀访问广西,而以客居上海时为多。在沪颇为密勒氏评论报撰写文章,得些稿费,其他所从事不详。彼此踪迹疏远,难得遇合,于今回忆似只偶尔在上海相会两次而已。1937岁杪上海南京相继沦陷,知其困窘,从武汉以百元寄之,曾得其复谢一信,兼邀愚去香港会晤,愚固不得而赴约也。前云音讯断绝者即指此后而说。余如上文所述,不赘。
 

                                     1971年4月15日 漱记

-------------------------------------------------------------------------------   [1] 卫先生后来又曾更名为“傅有任”,似亦从英文某字之音译而来。其原来德文姓名及其家世,与曾从德国教士而久住中国之卫礼贤备悉之,惜今不尽记忆。    

   [2] <庸言>刊出的《中国教育议》一文之前有译者严先生题记的一段话,叙出此情节。    

   [3] 卫先生率领学生演奏的音乐大获好评的事,见于南方某省教育会的陈主素先生参加太原联合会后写的一篇文章。且仿佛记得他说及所奏为中国古乐,其乐谱是从《永乐大典》抄出古《卿云》歌的乐谱。记不准确,未便载入正文,附志于此。    

   [4] 卫先生在其五年的教育实验中,自己学问大有长进,其讲话的记录和著作累积甚多,皆承其先后见赠,今俱散失无存。似乎末后他悔悟其实验相当失败,是片面地从中国人身体入手的那种观点不对。但他没有明白对我说出,故不叙入正文。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