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德国凯格尔——一个对理想超级执着的老头子
7/28/2011 点击数:1255

一个对理想超级执着的老头子——转载一点有关凯格尔内容

                   张克新 新浪博客 (2011-05-16 )                   

    惊喜发现WEITBLIC出了这张唱片,和之前出的马勒第一不是一个录音。这次出的是马勒第一(1978年5月9日)和马勒第二(1975年4月15日)。凯格尔指挥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特别想转载如下内容,也算是为自己做个记录:

    凯格尔简介

    Herbert Kegel生於1920年的德勒斯登。出身勞動階級,不甚富裕的家境卻能給他在音樂方面的支持,父親買給他一台鋼琴,而小時候的Kegel,似乎也注定了一輩子固執孤僻傲的怪脾氣:當同年齡的小孩都在外頭玩耍的時候,沒有朋友的Kegel一個人敲著琴鍵。他永不放棄,而且只想作最好的。

    1935年,他少年的時期正是希特勒開始掌權,同時Karl Bohm接掌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職。歌劇院音樂總監,是德勒斯登一地音樂的象徵。身為音樂學校的學生, Kegel沒有直接受到Bohm的指導,但從Bohm的指揮,倒是得到一點一滴的學習,只是一開始Kegel並沒有當指揮的意思,而是學習鋼琴及作曲。他的畢業考演出曲目是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

    歐戰爆發,Kegel被徵召到東線戰場,在基輔受了重傷,回到家鄉靜養。此時,遇到盟軍的「德勒斯登大空襲」,德勒斯登化為一片火海,國立歌劇院也變成廢墟。負傷之故,Kegel只好放棄鋼琴家的夢,轉向指揮一途。一開始在Pirna地方歌劇院工作。萊比錫廣播合唱團招募指揮,從這裡踏出他與萊比錫長達三十年合作關係的第一步。裡頭可能有些音樂上的考量,Kegel是用來抗衡以浪漫風格著稱的柏林合唱團指揮Helmut Koch。此年為西元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同年十月,還發生一件事:Hermann Abendroth就任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萊比錫人的Abendroth時年六十六歲,從1943年開始到大戰結束,接替被納粹放逐的Bruno Walter,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大戰結束後,轉任魏瑪歌劇院,在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創立二十週年紀念演奏會上指揮,獲得聽眾熱烈的迴響,希望Abendroth能回到萊比錫擔任音樂總監。

    1953年,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出缺。在共產主義體制下新時代的音樂,Abendroth選擇了Kegel,作為不但是同僚,也扮演協助者。例如,每年樂季結束的六月Abendroth慣例演奏「合唱」,擔任合唱指揮的就是Kegel。

    1956年,Abendroth去世,兩年後,Kegel接任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第一指揮,樂團與合唱團都在他的掌握之下了。1960年秋天,就任首席指揮。

    1988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共黨總書記何內克下台;次之,柏林圍牆倒塌。1989年,東西德統一,共產黨解散,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為歷史名詞。統一後的東邊經濟情況不佳,許多劇院關閉,樂手外流,音樂會的場次也減少。過去數十年Kegel的生活目標就是工作,而今日似乎都消失了;忽然多出一大堆時間,又不知怎麼填補的Kegel發現他要面對的是昨是今非的世界,充滿敵意的環境。他所愛的妻兒住在遙遠的柏林,只有很少的時間才會來探望他;同時他的身體狀況又變差,對現實感的認知不斷模糊;有關自傳的寫作計畫又中斷了,因為出版社財務困難,沒有錢。他也沒有朋友。1989年年底,在他空曠的大房子裡Kegel用手槍結束了他的生命。

     Kegel在死前不久,才說過" Primarily I am a Romantic. ",我們很難想像這位脾氣固執待人嚴苛又注重實際的完美主義者會說出這樣的話。無論如何,諸如Kabasta或Kegel等悲劇性的人物總是在提醒我們,一個人的失意通常與他的能力是沒有關係的。

   (转载自:http://music.douban.com/musician/106061/

    唱片説明書:赫伯特•凱格爾指揮古斯塔夫•馬勒第一交响曲

    赫伯特•凱格爾1920年7月29日生于德累斯頓——這座城市注定將在他音樂生涯的晚期變得非同尋常。儘管並非出自音樂世家,凱格爾卻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孩子,以致他的父親心甘情願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設法為他弄了一架鋼琴。凱格爾練琴非常用功,在德累斯頓管弦樂團音樂學院(Staatskapelle Dresden School)畢業演奏的時候他選擇了頗具難度的拉赫馬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作爲畢業作品。同時他還跟鮑利斯•布拉謝(Boris Blacher)學習大提琴、指揮和作曲。

    凱格爾請求當時著名的指揮家卡爾•伯姆給他上課,後來談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凱格爾說一次伯姆告訴他,

    “來看我的排練吧,孩子。在那裏你能學到一切你想要的東西。”
    “他是對的”凱格爾繼續道。
    “指揮需要你教會自己很多東西。”

    伯姆向凱格爾介紹了很多關於他個人對於現代音樂的理解,包括那些在當時被禁止的猶太作曲家的作品。是伯姆讓他真正懂得了理解和演奏現代音樂作品的重要性。凱格爾還和艾爾弗萊德•施蒂爾學習合唱指揮,也讓他感到受益匪淺。

    1940年凱格爾應召入伍后一直服役到大戰結束。他成爲了一名熟練的無綫電報話務員。但是戰爭時他的左手被子彈打中,這讓他永遠失去了繼續成爲一名鋼琴家的機會。戰爭也改變了凱格爾的内心世界。晚年他利用一切演出機會進行反戰宣傳。每次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演出之前,他總是以勛伯格的《華沙幸存者》(a survivor from Warsaw)或者彭德雷茨基的《廣島受難者哀歌》(Threnody for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作爲序曲,然後不間斷的引導樂隊直接進入第九交響曲的演奏。

    戰後,皮奧那歌劇院(Pirna Operetta Theater)第一個邀請凱格爾擔任他們的常任指揮,在那裏他擴充了輕歌劇的常演曲目,其中包括了瓦格納-李戈涅和欣德米特的現代音樂作品。1946年他擔任了羅斯托克的助理音樂總監兼合唱指揮,並應邀為復活節創作一部舞臺音樂作品。

    1949年,在成功的舉行了若干場次的廣播音樂演出后,凱格爾被萊比錫廣播電臺邀請擔任那裏的音樂總監和合唱指揮。他為廣播電臺的誠意所感動,同時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這個在1924年建立的樂團以詮釋現代音樂作品著稱。樂團的活動在戰爭期間陷入停頓但是在戰爭結束以後又很快的恢復過來。赫爾曼•阿本德羅特(Hermann Abendroth)在1949年的時候成爲這個樂團的首席指揮,但凱格爾參加了這個樂團的活動,阿本德羅特去逝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58年,他成為該樂團的常任指揮。共產主義東德在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中是一個非常獨特國家,同樣嚴格的審查制度某些樂團依然可以獲得國際性的聲望,凱格爾帶領萊比錫廣播合唱團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但這些限制阻礙了凱格爾自己在國際音樂舞臺上爭取更大的成功,直到他逝世的前幾年。東德以外的西方世界,人們只是通過有限的幾張錄音作品知道他的名字——尤其是莫扎特的一系列合唱作品,它們是飛利浦公司莫扎特大全集的一部分。

    1977年,凱格爾重新搬囘德累斯頓居住,同時成爲德累斯頓愛樂的音樂總監。他在德累斯頓繼續了他演繹現代音樂作品的傳統,並和樂團完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演出。其中最傑出的錄音是他為Capriccio厰牌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並且由Capriccio作爲公司歷史上的首款CD公開發行。這套數位錄音可謂演錄俱佳,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演出的巨大成功成爲他指揮生涯中的又一個亮點,作爲一名並不大器晚成的指揮家,凱格爾在年過半百之後才剛剛開始真正意義的全球巡演計劃,這對他來説實在是一個遲到的榮譽。他的一生在和憂鬱症的頑強抗爭中渡過,這個疾病直接導致了他四次婚姻的失敗。1990年,又一次嚴重的憂鬱症發作使他痛苦的想到自殺,凱格爾本應更加輝煌的晚年就這樣過早的在悲劇中終結了。

    在美國,人們也知道他的名字——基本上就是因爲前面提過的莫扎特錄音和奧爾夫的布蘭詩歌錄音,他從沒有爲美國的聽衆指揮,而日本的聽衆們就幸運得多;他們多次聽到凱格爾的演出,包括日本和德國的樂團演奏的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其中不乏經典的詮釋。

    我們只有凱格爾指揮的馬勒三部交響曲的演奏錄音,還有第四交響曲的終曲和悲歌(Das Klagened Lied)。這部第一交響曲是凱格爾和他最喜愛的德累斯頓愛樂在德累斯頓文化宮(Kulturpalast Dresden)合作的,也是他作爲樂團音樂總監在晚年的遺作。同樣這部交響曲近期還另外發行了兩個版本:1978年和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的版本,1979年和德累斯頓愛樂樂團合作的版本,後者是凱格爾指揮馬勒音樂作品的唯一商業錄音。

    這版1981年的錄音與上述兩版在作品表達的觀點上有很多明顯的不同。大多數的指揮在處理馬勒的作品時強調戲劇性的感情色彩,讓它們變得不像交響樂,更像一首首音詩組成的充滿冒險精神的管弦樂作品。凱格爾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馬勒作品的形式和結構上,弱化但不忽略交響樂的感情和對比。使作品聼起來更像晚期的莫扎特——這位作曲家深得馬勒和凱格爾的喜愛。既然我們已經擁有很多以力度見長的馬勒作品版本,這個對比鮮明的版本毫無疑問更具有價值。

    這是一次高水準的演奏,樂團清晰、洗練,一些段落處理的堅強有力但總體表達的非常精細。它讓人想起一次凱格爾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談話,有人問他爲什麽對於廣播音樂會這種很少有機會再聼第二遍的錄音他仍舊指揮的一絲不苟。

    “就算有的演奏真的只能一遍聼過” 凱格爾說,“也絕沒有理由草草瞭事。只要它是一場音樂會,無論它被廣播還是被錄音,我只要求最好的演奏。”

      ——萊斯利•戈貝爾(Leslie Gerber)

   Gustav Mahler Sinfonie Nr.1 D-dur “Der Titan”
   Herbert Kegel, Dresdner Philharmonie
   Weitblick SSS0063-2 STEREO
  (转载自:
http://bbs.tongji.net/thread-511683-1-1.html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