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里出了个好莱坞英雄
– 评章兴国的小说《最亲密的战友》
路过 华夏快递 11-09-09
何仁义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 来美二十年,拿了物理博士以后,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做软件工作。 太太金咏诗是在去北京上大学的火车上认识的,她在学校搞科研。 夫妻俩还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这是一个亲密和谐的小家庭。 何仁义被公司裁员后,不顾妻女反对,接受表妹的邀请,回国创业开公司。。。故事到此,只是一个典型的留学生家庭的写照,虽然,因为海归问题,暴露了夫妻关系中的一些矛盾。 但是,何真的想海归吗? 何仁义生平的另一面为故事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跟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何从小就对老乡林彪的生平着迷并崇拜他; 早九晚五的工作之余,他把很多精力都放在收集林的资料上面,俨然已是林彪问题的(网上)专家; 他在写一本关于林彪的传记,写了四年,却不知道怎样收尾。何仁义需要找到关于林彪飞机失事的真实资料 -- 藏在中共档案里的绝密文件。 原来,海归创业的目的是龙宫探宝! 接下来,好莱坞似的恩爱情仇格斗枪战,上天入地的追捕躲逃就一样都不少了, 而且是 中国式的:追捕沿长江顺流而下,邂逅于回国请客的晚宴中。 何仁义能成功吗?故事的悬念和细节设计得相当新颖,读者不可能猜到各种节外生枝及结局,拿起来放不下,不知不觉就翻到了最后一页。 何仁义慢慢展现的多重个性和能耐也让人意外并产生兴趣。好莱坞特色不仅仅局限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这 本书的写作的风格也象电影剧本,基本由场景,对话和行动构成。 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 文字没有太多的讲究,但简单准确,言之有物。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近年来重新读过的《007》系列,《福尔摩斯》系列。 以及网上经常进行的关于“好书坏书”的争论。 写作《The man who was Thursday》和《布朗牧师》系列的英国作家Chesterton提出了一个“好坏书”(good bad books) 类别,大意是说,有类书没有文学价值也并不刻意去追求文字效 果,但可读性非常强。当那些精美的书都归于寂寞了,人们还会津津有味地捧着它们读。《福尔摩斯》就是典型的“好坏书”。 一般而言,这样的书,故事情节都非常吸引人,悬念迭出,一环扣一环;生死存亡是非成败系于一念之间。 人物塑造相对比较简单,它往往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主人公,其它角色则普遍缺乏个性而只是突出地代表某一类人物。 文字虽然谈不上精美,但幽默轻松,时有智慧之言。 最后,这样的故事,一般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
奥维尔说,他宁愿写作或阅读这样的书,而不是很多所谓有文学价值的好书。 事实上,奥威尔自己的不朽名作《动物农庄》和《1984》常常也被归于此类。哈罗德•布鲁姆评论奥威尔时,简直找不到一句好话可说,最后得出结论,奥威尔 文字的伟大在于其深刻的“现实意义”(it’s relevance)。 奥威尔的现实意义当然无需赘言,但是比奥威尔更深刻,跟他一样深刻的思想家大概也能车载斗量。 何况,道理说明了,也就那么一点点,干嘛人们还要回头去读他的寓言故事? 因为 ,“意义”之外,奥威尔的书还有很强的“可读性”。谁会忘记动物农庄?谁会忘记狡诈凶狠的拿破仑,朴实勤劳的拳击手,虚荣愚蠢的莫莉?
对这类书,搞文学的人和文学评论家往往不以为然。 但我想,这说明他们有自身的局限。搞文学的人最关心的是文字,是“怎样写”,而不是“写什么”。文字的精美,结构的新 颖,构思的奇巧。。。其间都有规律可循,随着作家和评论家的互动和悉心钻研,“真正的作家”,甚至爱好文学的读者,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化,抽象化和理论化。 这当然很好,但失去的,恰恰是文字的可读性。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著,始终排在现代小说第一位的《尤利西斯》好不好,好得很,可惜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可望而不可读。 因为,在普通读者心里,一本书一篇文章最重要之处,在于内容是不是有趣有意义,故事进展是不是符合逻辑? 他们阅读的东西不系统,对文字的美感就不会那么强,要求也不会那么高 -- 如果幽默轻松顺畅,那就是“写得好”了。总之,让普通读者手不释卷的,常常不是文字精美漂亮的艺术家,而是比自己想象力更丰富,或思维更深刻更宽广的聪明人。 这样的聪明人写出来的书就是“好坏书”。
章兴国的这本小说,也属于这一类,虽然比其中的好作品,距离不小;事实上,他更接近这样的书拍成的电影的水平,象《007》那样的电影。 但这本书仍然是一个难得的,而且相当成功的尝试。因为作者能够跳出模子, 给大家平淡生活添一份轻松和乐观,让想象力放飞一小会儿。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我也欣赏。 比如,何仁义去看望自己在六四遇害的同学的母亲。 我欣赏,因为作者把它写得稀松平常,理所当然。 即使何对林彪的非常主观的情有独钟,也很有意思,我自己对这段史实,对其中的人物并无兴趣,但我最喜欢何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者的心态。 书的名字是一大缺点,除了对林彪有浓厚兴趣的人,只看题目的话,很难让人想读。 另外,对何的能力和动机,前面铺垫不够,减弱故事的引力和读者的期盼。读到关键之处,读者虽然感到惊喜欣慰,但同时又觉得难以置信,思想因此开小差。
此前,我只知道章兴国曾用何赛章的笔名写过一些政论文,并没想到他还会写小说,而且写得相当不错。只是因为认识他,我才决定读这本小说。 很多时候,如果能对他人放弃一点偏见的话,得益的往往是自己。因此写下这篇读后感,把这本书推荐给同样爱翻“好坏书”的读者。
《最亲密的战友》: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74210&forum=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