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坚:忆许如辉先生
(作者刘志坚先生)
本世纪初, 上海设有民间著名业余民乐社——大同乐会。民国36年,因抗日战争,大同乐会随政府西迁重庆陪都,另由郑玉荪、许如辉负责。在原国民党元老潘公展支持下,自办乐器厂,并培养了一批难童,会员也不断壮大,余应邀欣然入会。
乐会会址设在上半城螺马店某尼姑庵内。内部由郑玉荪,外部由许如辉负责领导演奏排练和对外演出活动事宜。练乐场内有乐器工厂自制的如排箫、大胡、二胡、洞箫、燕笛、双清、三弦、古筝、扬琴;土制的埙乐器、新笛、箜篌……等。 场地每日开放,每于夜晚排练,颇为认真。
常练习曲目有:江南丝竹,古典乐和粤曲,以及许先生创作的《寒夜闻柝》等,并由先生亲临排练指挥,有时任首席打击乐,鼓锣齐鸣。
许先生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有口皆碑,台下掌声雷动,颇受欢迎。会员平时喜佩带蓝底白字的大同乐会会章。许先生所作曲目,据我所知计有:《原野牧歌》(箫瑟合奏)、《最后五分钟》、《搁楼上的小姐》、《乡下大姑娘》、《我当初认识你》、《离别了姑娘》、《路柳墙花》、《卖油条》、《湘江浪里忆我君》、《回忆慈母曲》、《缝穷婆》、《香草美人》、《打碎玉栏杆》(此曲为明星公司有声片《桃李争艳》插曲之一)、《下琼楼》(此曲为明星公司有声片《翡翠马》电影曲配音之一)、《采茶歌》、《茶山情歌》(此二曲为吉星公司《年年明月夜》影片名曲)、《兄弟行》(此曲为明星公司《兄弟行》主题歌,徐卓呆作词,许如辉作曲)。其中不少曲子,是许先生1949年前在上海时,对中国有声电影所作的贡献。
关于有声电影,许先生曾在乐会排练之机,与吾辈谈:解放前科技不发达,所演电影,均系无声,仅加字幕,与观众沟通。日后方有有声电影。他多次到数部影剧院配音,均以本人实力拚搏,在社会上以优胜劣败之规律取得成功,实属斯时音乐界之翘楚,确为不过。这可于当时黎锦晖夫人赞誉声中证之。
另外,许先生为民国试编有《国家典礼乐章》,凡24节,有复印件,兹不赘述。
《国家典礼乐章》在大同乐会排练时,除乐器外,尚有鼓、铃、钹等打击乐同奏,均以许先生试编手稿为准。后来因国共内战已告尾声,尚无机会正式接待演出。乐队在演奏《国家典礼乐章》时,是按许先生亲刻本演奏的。
乐队还多次排练许先生作曲的《大同之声》。1942年春,重庆国泰影院上演五幕历史剧《屈原》(话剧),凭记忆好像是张瑞芳女士主演屈原的弟子,开演前影星胡蝶主持独唱《大同之声》,由大同乐会伴奏。
许先生另有《忆别》一曲,当时国内颇为流行,曾经听过多次,可惜我未曾见过曲子的总谱。
大同乐会练习曲还有《霓裳曲》、《塞上曲》、《湘江曲》、《将军令》……,以及《春江花月夜》等。我服务军邮后,对以后公演话剧《董小宛》的情况不甚了解。
许先生曾为我参加军邮时临别纪念册上题词:
“投笔从戎服务军邮,光明之行也”。
许如辉先生1949年前,已堪称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了。许先生助人为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一丝不苟,严谨有嘉,令人敬仰。斯时重庆大同乐会诸同仁,为了弘扬民族高雅文化,国乐艺术,当有历史贡献,特忆念及此,以资纪念,不忘云尔。
(2005年2月22日[作曲家许如辉纪念网]首发)
-----------------------------------------------
【寒夜闻柝】注:
刘志坚 (1916-- 2007 ),重庆邮电局职员,爱好国乐,会箫、笛、古筝、琵琶等多样乐器,40年代初加入重庆大同乐会,参与大量演出活动。1946年春,大同乐会在渝结束后,仍坚持国乐活动,参加晚睛民乐社,风雨无阻,达几十年。对大同乐会念念不忘,在非常时期,妥善保存了大同乐会自制的二胡、古筝、琵琶等器乐, 以及像片、曲谱、《国家典礼乐章》手稿复印件等物,为日后恢复大同乐会历史本来面目,疏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