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星煜新作《史林新语》的"通俗学风"
陈云发 东方网 2011年9月7日
前不久,92岁的蒋星煜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史林新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版),这是一部兼涉历史(人物和事件)、文学、戏剧、民俗、上海人文、茶艺知识等多种门类的通俗学术著作集,共收入大小文章71篇,内容十分丰富。
蒋先生是斐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人们对他的了解,可能印象最深的他的历史小说创作,其60年代所写的《魏征与李世民》、《海瑞骂皇帝》等,曾使他在文革中遭受灾难。其实,他早年还从事过图书馆馆员(这是个可以“恣意”读书的地方)、记者(是个可以“尽情”了解社会的职业)、电影厂编辑、戏剧创作指导及评论等工作,这样,就使他在此后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形成了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涉猎面广。有一段时间,他因拒绝为某些低劣剧作讲违心话,因而某些人便不再请他去谈戏,大有“封杀”的意思。他对我说:“我这个人并不像某些人那样,离了某个专业行当就没饭吃。我是多领域发展的,没有人能封住我。”确实,文革十年他被“封住”,但终究封不杀;文革后立即就“横刀(笔)立马”杀出,驰骋文坛又35年矣,虽已过“耄耋(90岁)”之年,又奔“白寿(99岁)”而望“茶寿(108岁)”,但其写作精力并未尝稍减。近年,他不断有历史、戏剧的学术文章及民俗、风物等方面的知识性文章在报刊发表,并为后学者的著述作序提携,堪称“学术青壮时代”绵长不衰,是不需要“吃”葆春补品的。
《史林新语》这部新作,收集的虽是已发表过的“老”文章,但经过重新编辑,颇富新意,全书分为“三国群英神采”、“唐宋风云人物”、“明代朝野珍闻”、“朝廷内外礼俗”、“春申江滨掌故”、《戏剧历史掌故》、“茶事茶艺探秘”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又辑录了篇幅长短不一的若干文章。一般而言,学者若过古稀之年,写出来的学术文章可能专业性较强,有的涉及的课题甚至较偏、孤、怪、疑,虽有学术价值,但一般人对这些选题不易感到兴趣。但蒋先生就不一样,他过去的新闻记者生涯,使他下笔前总是会考虑着如何把文章的题目、角度写得更吸引人、更引发读者的兴趣。这个集子里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一些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历史、学术问题或科普生活方的的知识,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炉。我们只要看看这些文章的标题,就不能不被吸引着去看,如:《曹操的妻妾侍女》、《诸葛亮夫人的貌、才、德》、《诸葛亮三次升值》、《杜甫自称“读书破万卷”》、《黄道婆的身份》、《姓氏的起源与演变》、《三个完全不同的武则天》、《刘伯温被神化的历史背景》、《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刘基谈苦茶》等,无不充满着生动和有趣,他所叙述的这些内容,既可作为茶余酒后谈资,又给人以广博的知识。例如刘基,过去人们只知他“能掐会算”,但蒋先生却发掘出了他在“茶文化”上的贡献,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又如一般常人受《三国志》及裴注影响,认为孔明夫人黄氏是“丑女”,但蒋先生提出此说不实,“丑女”的说法,是诸葛亮岳父的谦词,真实的孔明夫人,至少长相不丑。又如:我们上海一般人都只知道本地城隍“老爷”是秦裕伯,但蒋先生却指出,上海第一位城隍爷是西汉时的大权臣霍光,给上海掌故增添了新的内容。至于在戏剧、历史、习俗方面的许多文章,亦均充满情趣,不同读者都能在《史林新语》这部书中找到自己的“所好”。
平常日子,我是喜欢读一些学术文章的,它们既能让人增长知识,又可消遣时光。但是,有些专家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的文章,常常太“专”、“僻”,行文奥涩不说,而且过分引经据典,离开题目进行过量的解读,内容宽泛无限,且又引文注释几十、上百条,这类学术文章读起来太吃力,常不受读者欢迎。但蒋先生的学术文章却常常很通俗,他的治学、著作方法是能简则尽量不繁,下笔前考虑如何使最广大的读者能看懂,语言则尽量口语化、通俗化,注释则不多,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所以,他的著作,即使很专业的学术著作,像我这样好奇性强的读者也一样能看懂,如他的大著《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戏曲史钩沉》等,我是读了多遍的,得益非浅。这部《史林新语》中所收的71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为我和另一合作者所著之书作的序),既可作为知识性文章来读,亦是可作为学术文章来读的,许多文章的学术价值,一点也不比大量学报上摆出“学术架子”的文章差,如本书中的《黄道婆的身份》、《岁时伏腊考》、《宋本古籍浅说》、《北宋女纺织家黄道姑》、《戏曲剧种的界定》、《六安瓜片之谜》、《高拱的从政回忆录[病榻遗言]》、《太白剑及其作者姚康》、《盛唐气象与牡丹》等,都写得很通俗,但在学术上又确有新见解、新发现。我以为,蒋先生的这些学术文章,确是当前学术界很值得提倡一下的“通俗学术”,他的文章很利于在大众中普及学术知识,使文史艺术民俗类学术能走出书斋、走出圣殿课堂。所以,我在这里要向爱读书的朋友推荐一下《史林新语》这本“通俗学术”,也借此向人文科学的学术界专家提倡一下蒋先生的“通俗学术”之新颖学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