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无名: 中国戏曲,缘何不可凤凰涅槃?
10/11/2011 点击数:992

中国戏曲,缘何不可凤凰涅槃?

----- 读杜君立“曲终人散的中国戏曲”有感

(无名)

   杜君立先生“曲终人散的中国戏曲”一文的观点,太过悲观,恕难苟同。但眼下戏曲正处於低迷不振时期,有人撰文评议总比鸦雀无声,漠然置之强。故而於以转载。中国戏曲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何去何从,是否能突破迷雾,东山再起,冲出樊篱,雄风重振,确是值得探讨的大课题,不妨抛砖引玉,谈谈本人看法,望有志者斧正。

   首先,文中若干提法,似乎尚有商榷的余地。文中提及“事实上,中国戏曲的历史并不如西方久远,当古希腊喜剧大师阿里斯多芬和索福克勒斯已成大器时,戏剧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单独的艺术门类,1000年后,中国才出现完整意义上的戏剧演出的雏形。” 也不尽然。古希腊悲喜剧出现的时代,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孔子活动的时期,与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素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产生年代相仿。为了祭神,西方出现了古希腊悲喜剧这类“唱诗剧”,在中国,孔子记录诗三百篇【诗经】中“风雅颂”的“颂”,屈原【楚辞】中的“九歌”,也是用於祭神祭祖创作的,至於有没有铺陈故事的表演,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我们就不得而知,我想也应该是类似傩戏,又唱又跳,又歌又舞的吧。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都出现过惊天骇地的人类早期文明,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尤其是易经,周文王困顿歧山,推演八卦,这一长一短的神秘符号,却是产生近代计算机的原理之先驱!在西方则出现了柏拉图,在印度却诞生了释迦牟尼。这一段历史为什么全世界会出现那么多高智商人物,如此辉煌的古代文明,至今都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古希腊悲喜剧消亡后,相隔2000余年,西方才出了个莎士比亚(1564-1616),相同年代,中国也降生了汤显祖(1550-1616),而此时,金院本,元杂剧的全盛时期,早已匆匆走过了场。这就说明戏剧诞生,东西方孰前孰后,岂可贸贸然轻下断语!

   文中提及中国戏剧发展历史,也有若干牵强之处。“较远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代,东方朔便是权力蓄养“俳优”和“滑稽”;到唐高祖已经完全“官办”,“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其官隶太常寺”,多为“宦官”执掌。在奢靡成风歌舞升平的唐玄宗时代,戏曲更是到达第一次高峰。” 这段叙述似是而非,并不确切。优和俳的称谓早已有之,与戏剧的生成并非是一码事。汉朝虽有百戏,那纯粹是杂耍杂技,至於东方朔,只能算是个弄臣,说他是中国脱口秀祖师爷,那还合乎些情理。至於唐朝太常寺所掌管的教坊,宜春院,则是宫庭蓄养的歌舞班子机构,唐玄宗祗能算一流指挥家,“盛唐乐舞”且歌且舞,并不敷衍有情有节的故事。充其量只能说为戏曲的诞生,先造就了几份元素。而唐朝的“参军戏”至多说类似近代相声。真正形成戏剧雏形的应该是金代的院本。至元朝,勾栏瓦舍密布京城大都,掀起了元杂剧洋洋洒洒古代戏剧的波澜壮阔宏伟场景,那才是戏曲成型的黄金时代。

   至於文中简略论述戏曲史上一些延展和衍变,那是厚厚一本史书的课题。昆腔与花部诸腔,虽有雅俗之分,如花部弋阳腔,青阳腔,余姚腔,徽班吹腔,也都是以曲牌式唱腔为主,慢慢演变成西皮二簧曲调式唱腔的京剧梆子。再稍后才出现全草根的花鼓,采茶,滩簧戏。唱的尽是民歌小调,乡词俚曲,很少有格律音韵限制的词调曲牌,用词遣句更趋口语化,通俗化,即便不识字通文的老农乡民,也能一听便知。所以这些草根小戏,在民间广为流传,也在情理之中。

   在叙述戏曲文革前后起起落落,几度兴衰,其中因果原由,说得也不够直率明确。如谈到“在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包括京剧、秦腔、豫剧、川剧、碗碗腔等诸多传统剧种均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究竟是赞同呢,还是责疑?我的看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尚有一丝道理。昆曲高雅的词曲,听在当代人的耳中,似乎有些佶屈聱牙,龙蛇莫辨。曲高和寡,成为遗产,似可似不可。至於又出了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牵强附和的跟风之举,本人是绝不能苟同!尽管人微言轻,但我说还是要说的,管它当权当政者听与不听,这种做法无异是对中华文化人为的摧残和扼杀!这是在犯罪!试想,京剧、秦腔、豫剧、川剧、越剧、粤剧、黄梅戏、锡剧,等等等等,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全身心的投入,才铸就今日的辉煌!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有着众多粉丝和爱好者,远远没有到寿终正寝时刻,凭什么将它当遗产看待?即便是奄奄一息,也该输输氧,输输血,能起死回生还是应该延续它的片时片刻的生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岂非是一份国家级死亡判决书!有人说,现在戏曲观众都已老龄化,不错!但是否考虑到:中国已然跨入老龄化的时代,老年人占人口比列也足够与两叁个法兰西共和国相攀比,总不至於连这点老年人的嗜好,也不於考虑,要人为的予以剥夺?前些日子,见到上海文化广场已翻造一新的报道,据称它主要上演音乐剧。这个音乐剧,是典型的帕来品,是百老汇的产物,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传统文化,中国老百姓可能还不适应这一帕来品的文艺形式,国家可以化大笔钱财为其创造生存舞台,允许外来文化殖民,而不愿意从牙缝里省几个小钱来抢救一下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你说说,天理何在?这是哪一门子的马列主义?恩格斯曾经说过:“不要只记住席勒,而忘了莎士比亚”(大意) 难道今天我们可以只要流行歌曲,音乐剧,轻而易举丢弃中华民族积累千余年的传统文化?一把吉它,一架钢琴,就能横扫植根民间,绵延千年的华夏文化瑰宝?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早已有了定论,为什么又冒出个提倡“高雅艺术”论,难道只有听得懂贝多芬,德彪西,看得懂芭蕾舞,洋歌剧的人才能步入高雅人群?这想要置工农兵的社会定位於何地?我们的党旗,还挂着镰刀斧头干什么?太离谱了吧!姚文元不识德彪西,偏要妄评德彪西!如此而已,贺乐汀老先生的话,说得一个不假!

   至於文章的结论:“戏曲是唱人世兴衰的,最终也演出了戏曲本身的兴衰史。曲终人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或许,传统戏曲已经死去了,让它带着尊严死去吧。不要去肆意篡改它,因为戏曲这份遗产记录着我们先人的生活。有空时候,我们可以去博物馆怀念它” 的论调,祗是非常消极的无奈之声。

   戏曲艺术历经此伏彼起的政治运动摧残,确已面临式微衰败的尴尬局面。须知中国戏曲艺术本就深深扎根於民间,根深蒂固,岂是一两阵狂风暴雨摧残得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本是草根,岂惧风雨淋。据说在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越剧,婺剧,绍剧,足足不下四百来个。安徽的一些小县小镇,电视上连连播放着自编自拍的地方戏节目,黄梅庐剧应有尽有,观众面甚广,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在民间正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蔓廷着,是堵压还是疏导?是护侍还是摈弃?但有一点足以证明,民族戏曲远远未到寿终正寝时刻,我们用不看急三火四去分享遗产!它们的生命力还顽强着呢!

   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催命符,来宣判或放任民族戏曲的消亡和灭绝,均是不合逻辑,有悖民情的蠢举!解放初期,由於受到党和政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呵护,它们也曾一度辉煌,百花争妍,春色烂漫。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一刀切都变成国营。由国家大承包。艺人生活固然没了后顾之忧,但艺术生产力也由於受到体制的束缚,难以充分发挥,人才摧萎也时有所闻。文革风暴,戏曲事业几近凋零;文革过后,春绿又现。一部越剧电影【红楼梦】,几几乎风靡全国,有人一口气看上二十来遍仍意犹未尽,这个强劲的势头,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没有顺势推波助澜,将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式的宣扬和重建,致使一个邓丽君,便能摧枯拉朽似的将我们传统文化芝术荡涤一清。演员青黄不接;观众业已断层,在此情状之下,又要进行文艺体制改革,国家除了包养几十个文艺团体,余者一刀切,一股脑儿将其推向诡异莫测的文艺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这跟建国初期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政策反差,何啻天壤之别?

   尽管现实有些残酷。但任何事情,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一下子砸了铁饭碗,可能会失去平衡,难以适应。这犹如有人收留了某个受伤的野生动物,给其疗伤,一旦恢复健康,放归自然,要适应原先生存的环境,也要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在此生死攸关当口,政府政策的正确与否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鸟离樊笼,龙脱浅滩,未尚不是好事!你挖了花木,就该拿个花盆,或腾出块园圃,让其落脚生根,继续展叶开花,结子繁衍——如果你还珍惜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瑰宝的话!现有的各剧种民间职业剧团,加上新生的改制后自负盈亏的文艺团体,不能再回归到散兵游勇式地穿乡过村,草台班时代的粉墨生涯年代了。我们虽然已拆毁了众多中小剧场,但也建造了不少文化站,群艺馆,那些用於群众文艺活动场所,多半没有好好利用。何不向民间艺术团体开放?这也附合公益的属性呀!当然,场租制应该改成原先的拆账制。你有选择合作对象的权利,相应也要承担共负盈亏的责任。不妨仍以三七拆账制为准!两不吃亏,两不坑人,双嬴共利,两全其美。毕竞文化站,群艺馆,不同於以盈利为主的经营性剧场。让老百姓爱看戏,看得起戏,总比棋牌室一枝独秀有意义得多!

   戏曲艺术另一个出路,借助影视科技寻觅新的载体,华丽转身,以承祖脉。虽然表演形色,舞台变成屏幕,用不着等“有空时候,我们可以去博物馆怀念它” ,而随时随地可以近距离抚摩,欣赏,看啊,这是我们自己的瑰宝,足以和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相媲美的艺术瑰宝!不久前,我赴碗南山区婚宴,夜宿小镇宾馆。打开电视机,发现一个没有台标的电视台,不间断的播放着黄梅戏,倒七戏录象,并不时插播些广告,这大概就是地下电视台吧,据说收视率不俗,深受老百姓欢迎。既然私人可建地下电视台,投资想当然不会巨大。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由乡镇文化站牵头,予以“招安”,或创建一个,再妨效“连线影院”做法,及时投放新戏新剧目,甚至来个“连台本戏”,当然,可适当收费,也可卖广告,制作方和播映方的收益分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这不尽丰富了广大农村和小城小镇,小乡小村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可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抑制了赌博等不良业余爱好的孳生和蔓延,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随着民间艺术团体深耕细作,兴许佳作频现,新人辈出,也为高一级的电视台增加了片源的选择余地和补充,我想,只要引导得法,这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不难出现!

   出路是有的,就看你肯不肯走,敢不敢走!

   任何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形式,欣赏久了,定然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接二连三播放京戏四郎探母,锁麟囊,失空斩,再痴迷的观众也会感到厌烦,是否可播放些越剧,黄梅戏,换换口味?音乐频道一天到晚播放爵士音乐惊心动魄的强节奏,或是不知所云的流行歌曲,虽说紧跟世界潮流,受年轻观众欢迎,久而久之,突然听到一曲清澈明亮的民歌小调,也会有顿觉耳目一新的惊叹。纵观欧洲文艺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循环反复,不断变更,不断复古又不断创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思潮频繁交替,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倒认为,眼下戏曲身处低谷,也正是最好的切入点。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又能掀起一个小高潮;审美疲劳这个幽灵,说不定会助上一臂之力;我对那些不为名利所动,至今仍坚守在戏曲这块寂寞阵地上的那些梨园精英们,除了表示深深的敬意之外,还望你们不要气馁,说不定熬过五更寒,扑面而来的便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时辰;我对在体制改革急浪险涛中徘徊犹豫,无所适从的梨园朋友们,先道一声珍重,也望你们毋须傍徨,不必忙於办理提早退休手续,不妨积极投入改革潮流中去,说不定低谷过后又现高潮,你认定这个切入点,全身心投入进去,又因你已蓄足能量,有备在先,一有风云际会,你便可脱颖而出,一展风华。人生苦短,而戏曲工作者的艺术青春更显短暂,切不可被悲观情绪俘获,自毁前程。於其坐等岁暮,不如联手博弈!你说中国戏曲已临曲终人散境地,我说中国戏曲可效凤凰涅槃,在烈火中重生,也未尝不可!

   中国戏曲何去何从,“生存还是灭亡?”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曾向天发出问号。今天这句台词轮到中国戏曲工作者来念了,虽说有些苦涩,却也值得为之振臂一呼!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