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世界知识产权日4.26] (四)
(北美《世界日报》,2007年5月15日)
笔者在上文跨专业谈戏曲作曲,可谓班门弄斧,所谓“隔行如隔山”是也。再论“作曲”,凭音乐的情、感、节、拍、意、法载体,需深谙乐理,平创作曲,非常专业,并非一般略懂音乐歌唱者可以胜任。重复的说,沪剧历经曲调的不平凡改良过程,离不开该剧种变革历程上曾有记载的大量文献,媒体资料上均载明的“水辉”作曲。
谚曰“台上一出戏,台下十年功”,这是演出剧作的群体概念,聚焦在演出剧本的Soul effect上,即作曲家许如辉又名水辉,是中国早期上世纪20年代1929年起,可与创儿童歌曲鼻祖黎锦辉先生齐名的同代人。许如辉初期作品有《卖油条》、《永别了我的弟弟》等,属早期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电影界;1926年创作了第一支歌《四时吟》,1927年上海民营电台开播后,以“子夜社”名义在电台推出流行歌曲,国乐伴奏,并由中国最早播音歌星江曼莉,夏佩珍等演播。
1929年许如辉以《搁楼上的小姐》作封面、出歌曲集,由笔者的父亲李迪先参股、叔父李小峰主办、姑父赵景深等主编的北新书局代为出版。许如辉的流行歌曲有百余首。他还从事古典音乐的作曲,并亲率“子夜乐会”在上海电台及舞台公开演奏,如《还我河山》,《杯酒高歌》等民乐合奏曲,及中国交响曲《壮志千秋》和《新胡茄十八拍》。30年代初,许如辉进入中国最大制片厂——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入主音乐指导和作曲,1932年转为基本作曲,直至37年8月明星公司被日寇大火烧毁歇业,其间为洪深、李萍倩、张石川、欧阳予倩等编导的《劫后桃李》、《女奴》、《路柳墙花》等影片,及吉星公司左明编剧《年年明月夜》,王次龙的《大地》谱写了电影音乐和电影插曲。胡蝶、顾兰君,叶秋心等等,是演唱许如辉的电影歌曲最多的影星。
1939年许如辉任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古筝演奏员兼作曲,谱写了《寒夜闻拆》、《原野牧歌》,加入了成都影人剧团,编排了抗日歌舞剧《还我河山》,稍后加入了陈白尘、陶金等主理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
1945年8月抗战胜利,10.10蒋介石与毛泽东在代表国共两党在重庆举办签订"双十协定"。期间(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张治中主持欢送毛泽东回延安千人“告别酒会”,许如辉应邀参加了酒会,并即席演奏了《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1945年底,许回上海任柳中浩主持的国泰影片公司特约作曲,为徐欣夫导演的《吕四娘》、杨小仲导演的《十步芳草》、《钗头凤》谱写了电影音乐。
史证如铁,许君在1950年经夏衍和黄源介绍,进入华东文化部戏曲改进处,任音乐作曲专家;后调入上海戏剧界任专职作曲。(待续)(李宗海先生供稿)
——————
(李宗海 : 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著有《圣约翰大学人物风云录》,现为北美《 World Jounal》、《北美时报》和《万事通》专栏作者 。加拿大中国笔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