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音乐剧发展国际论坛昨天(12月2号)在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开幕。
应该说,这个活动搞得声势浩大,档次不低。
开幕式由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主持,司长董伟致词。这等于是国家级的艺术活动了。
发言的有中国戏剧界德高望重的徐晓钟教授,有当下正红的音乐剧人三宝,还有从美国来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代表,美国中西部新音乐剧创始人。还有众多的和音乐剧有关的专家学者。用三宝的话说:“我以为研讨音乐剧就是十来个人,没想到来了几百人。”
这个规模应该令人兴奋。
可是,开了一天会,我的心里却沉甸甸的。
嘉宾的发言让我不能兴奋。
徐教授在发言中,仅举《妈妈咪呀》为例,这就是大教授的水平,开拓点很小,但可以挖得很深,他引用了两句别人说的话,这非常有技窍和说服力: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说过‘亲民性是音乐必须在注意的。’中国文化集团董事长张宇说过‘观众培养是音乐剧的主要问题,有多少水,就养多大的鱼。’。这两点是当前音乐剧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宝更是直入问题实质:“我是搞音乐的。我深有体会在认为音乐剧最重要的还不是音乐的问题,是剧本的问题,是音乐剧的戏剧性问题。有的音乐剧,演员唱得不错,可是你就是不想看,因为他不会演戏。我开始搞音乐剧,基本是从歌手中挑演员,后来在音乐剧学院挑演员,我最近做的音乐剧,基本是从戏剧学院表演系挑演员,音乐剧,唱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戏要演得好。不会演戏的歌手,你不要去演音乐剧。还有一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是基本上自己花钱看戏的,我看不一定有。中国人要是不改变不花钱看戏的毛病,一切发展都是扯蛋!”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戏剧和音乐剧剧院董事长拉尔夫芮明顿的发言最让我心颤:“我们是一个公益性的基金组织,我们的基金会主席是奥巴马总统任命的。我们的经费主要用来扶持艺术,百分之四十用于赢利的剧团,百分之六十用于非赢利的剧团。赢利的剧团的剧目得多得到的支持不超投资的百分之九,而非赢利的剧团得到的支持可以达到投资的百分之九十。”我愕然。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满新颖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个年轻人非常直爽:“中国有非常优秀和丰富的传统戏曲,为什么我们还要搞歌剧?为什么我们还要搞音乐剧?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在,我们需要表达的现代的东西。我坚决认为音乐剧的出路是现实题材。历史的故事还是让戏曲来完成吧。我们没有在古代生活过。除了戏曲,我们不能准确在表达古代的东西。”
还有一些发言,水平都非常高,直接指出了中国音乐剧目前的问题。正因为这些专家学者直言不讳。让我觉得中国音乐剧的路真是还很长。现在刚刚进入反思阶段。
如果说研讨会让我心情沉重,晚上看演出更让我的心就沉甸甸了。
晚上是一场音乐剧的集锦,名字为《穿越百年》。演员全部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不客气地说,这是我看到的最次的一次音乐剧的演出。
不是因为演出的水平不高,也不是因为演员不成熟。如果这是一台业余的演员演成这样我都不会如此沮丧。这是学习音乐剧的学生演的呀!而且明显看出来,舞台上还有老师。
我越看越寒心,我们的帅哥靓妹就被教成这样吗?肢体僵硬,表情呆板,台词做作。他们考进学院的时候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我能看出来,他们是学歪了。这样的孩子,毕业演不了音乐剧,连一般的表演都不能胜任。他们学习的是虚假的表演,是强努的技艺。这样的孩子,毁了。
我看了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简介,我也佩服李罡院长的雄心和魄力。他白手起家,创立了这样一个师生已经达到上万人的学院。可是,艺术不是这样教的,艺术也不是这样学的。
我的心情变得沉重,我是被当做嘉宾请来的。我不能不讲情面地指责人家,但良心告诉我,这样不行。
我问身边的一个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这样教的学生行吗?”
那个女老师想了一下说:“他们在做普及工作吧!”
真是有水平的回答,可是我不同意,普及工作可以水平低一点儿?这是我们对普及工作最大的误区。
普及工作是最严肃的艺术工作。越是普及的越要走正路,越要打好底子。我从事过艺术普及工作。我也对这方面进行过研究。
1949年前的北平民众教育馆里边的工作人员,职称最低的也得是正教授,否则,不能从事艺术普及工作。
我的心情沉甸甸的,一天的研讨结束了,踩着雪路,在阴霾中往驻地走,我的心情极了。
还有三天。但愿大家能研讨出真东西,想出实办法。否则,音乐剧的路会越走越远。
因为,十年来,南辕北辙了!
如果这把这次论坛开成一个反思的会,则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