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文硕:中国音乐剧应向何处去?
5/19/2012 点击数:3789

中国音乐剧应向何处去?

文硕

寒夜闻柝 转自 遗珠阁 2002-5-19

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教授汤汤艾美教授合影于排练场

   在云南西双版纳采风之时,中戏表演系刘红梅主任就告知我他们系正在演出百老汇经典《为你疯狂》。来到上海,又先后观摩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红男绿女》的排练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正在联排的百老汇当代剧目《律政俏佳人》。由于急需回北京处理一些公务,没有来得及欣赏《律政俏佳人》5月4号至6号的正式公演,甚为遗憾。

   《律政俏佳人》是阿曼达•布朗(Amanda Brown)的畅销小说,2001年被改编成电影,电影票房飘红,因此受到音乐剧创作者的青睐,随后数年劳伦斯•奥基夫(Laurence O'Keefe)和内尔•本杰明(Nell Benjamin)一直致力于音乐剧改编。至2007年1月23日至2月24日,在旧金山金门剧院进行百老汇首演之前的外省试演,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经过对剧本和曲谱的小幅修改后,于4月在百老汇隆重首演,观众反应热烈,当时《纽约时报》评价:“《律政俏佳人》是一台激情饱满,但低热量的昂贵赞美诗,热烈的赞扬了少女特色的光彩。女主角邦迪小姐的歌舞毫无瑕疵,她把愚蠢无比的台词演绎得让人动容。”

   当我离开上海音乐学院联排现场,回到宾馆打开电脑,竟然收到几位排练《律政俏佳人》学生的微博留言或私信。光阴如梭,当年向他(她)们解疑释惑之情之景,依然清晰在目,不知不觉中数年过去,在排练场和舞台上,曾经的青涩孩子,已经开始以较为成熟的“角色”形象出现在我面前。英气逼人,后生可畏。为心中的音乐剧理想,即使飞蛾扑灯,也在所不辞。当今乱世,音乐剧人最有理想,乃最可爱之人!

   我早期的几本音乐剧专著,如《音乐剧的文硕视野》、《美国音乐剧对欧洲说NO》,都是基于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原则编写,但由于观察到无论欧美音乐剧还是原创音乐剧,绝大多数难以扎实落地中国,几乎都在市场中血本无归,深感中国音乐剧正深陷一种”不中不西“的困境。于是,在反思之后,提出民族音乐剧复兴的主张,希望从文化根源上解决音乐歌舞剧接地气的问题。

   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对欧美音乐剧中真正符合叙事音乐剧美学精神的作品加以描红和引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就学校教学而言,应该多引进《西区故事》、《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之类对演员歌舞表演能力挑战度极大的加以“描红”,至于像《猫》这样的,戏剧价值不大,犹如快餐麦当劳肯德基,可吃可不吃,尽量别吃,它们在我的研究中都是反面教材。一位留学美国的网友告诉我,她们上戏剧课时,美国教授也对《猫》表示不屑。优秀的欧美音乐剧是中国民族音乐剧得以发展的重要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西方音乐剧中的求大,求豪华,不大适合中国的国情和戏剧美学精神。在音乐风格、舞蹈风格等问题上也存在民族欣赏习惯之差异。所以,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另外的两个源泉,这就是民间小戏(尤其是歌舞小戏)和作为古典歌舞剧的戏曲。

   最近几天,与中国戏曲学院几位戏曲艺术洁癖式坚守者展开激烈的微博决战之余,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先生1987年5月在为百老汇经典《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引入中国的节目单前言中指出:“音乐剧不是话剧,不是歌剧,不是芭蕾舞剧。它综合了音乐、舞蹈、道白、戏剧文学、人物扮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我以为可以称之为美国戏曲”。那,为何我们不能接受戏曲为中国音乐剧呢?

   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锦鳞教授指出:“国维老先生对戏曲的论断恰如其分,影响了我们后代从艺人。从他的论断看,中国戏曲的最基本元素清清楚楚。那就是我们民族自生的属于‘歌舞剧’类的独特戏剧形式。经过千年考验,美学和艺术价值怎么估计也不算高。需要我们后辈认真学习、继承和发展。”

                             与罗锦鳞教授畅谈中国歌舞剧

   著名戏曲评论家汪永泰先生形象地指出:“昆曲念白诗剧化,唱曲歌舞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音乐剧。只是我们不叫这个舶来品名词而已。金‘院本’,元‘杂剧’,明‘传奇’,高腔,乱弹,梆子,滩簧...什么时候称过‘戏曲’?而这种种称呼是否可以都不称其为‘戏曲’?”

   湖南师范大学韩学君博士也指出: “中国戏曲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剧,本来就包括现代音乐剧所具备的所有核心要素-音乐、舞蹈、舞台叙事等。当戏曲的生命力出现问题之时,其优质元素急需整合,立足本土推陈出新实属正常和必然,概念的论争,需要革除既定的藩篱。”

   戏剧大师欧阳予倩认同民间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用最自然的白话、最自然的歌舞来表达最自然的情感,但又认为从形式和美学上都不能满足新型歌舞剧的要求,故主张从戏曲中吸取美学表现方式。他坚信:戏曲“是一种歌舞剧”,应该采取激变性的戏曲改革以创造新型歌舞剧。

   也许有人会说:“戏曲仅仅是歌舞吗?戏曲叫做民族歌舞剧根本立不住,歌舞是戏曲的特征之一,但戏曲又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里面所涉及的艺术形式内容、美学思想精神等等众多,戏曲如同歌舞剧的话,那戏曲中的武打、杂技、脸谱等艺术成分呢?歌舞只是戏曲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叫歌舞剧不全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古典与民间歌舞剧,一个重虚拟与程式,一个重白话与写实,美学风格不同,但都是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这根藤上结出的果实。从学理上说,歌舞叙事乃古典戏曲与民间歌舞剧共同的范式(Paradigm)。范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站在这一立场看,要让世界理解和珍视中国古典戏曲与民间歌舞剧的真价值,就需要有新的理论阐释。或者说,中国民间歌舞剧(音乐剧)与古典歌舞剧(戏曲)很多基础概念需要重新洗牌!

   现代音乐剧发展对演员的要求已经远不是能唱、能跳、能表演(三项全能Triple Threat)这么简单。只要剧情需要,任何娱乐元素,如武术、魔术、杂技、皮影戏、傀儡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还有戏曲的唱念做打等,都必须懂一些。如果技能太单一,演员很可能没戏演。难道由于这些非歌舞元素的加入,音乐剧就不能叫音乐剧?歌舞剧不是单一戏剧,而是整体戏剧、综合戏剧、整合戏剧。大学教育不能忽视这一新趋势。

    中国音乐剧应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宏大课题。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音乐剧是泊来品,故有一个学习—消化吸收—中国化的创编演的过程,即本土化。但本人认为音乐剧即音乐歌舞剧,戏曲、民间歌舞剧,就是中国式音乐剧,中国自古就有,没“本土”问题,只有传承发展的问题。台词、歌词汉化,国人演出,和本土化是两码事,只是形式上的。

 高校巡演:一个概念可能毁掉一个产业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马兰主持的戏曲音乐剧专业学生,从排练百老汇经典《红男绿女》来看,看不出戏曲与百老汇音乐剧的隔阂,反而别有一番韵味。中央戏剧学院罗锦鳞教授特地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开办了“歌舞剧”表演专业方向,就是旨在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歌舞剧”。戏曲有专门的学校和传统,而民族歌舞剧没有。据说,他们的歌舞剧班刚刚赴美国实习归来。本学期重点放在排练解放区的小歌舞剧上,如《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以后再排练王洛宾的《沙漠之歌》、民族歌舞剧《小二黒结婚》、《白毛女》等。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李云多次联系我,觉得中国目前音乐剧教学问题很大,还是必须走民族音乐剧的道路,希望与我合作,对音乐剧教材体系进行重大改革。上戏音乐剧教师杨佳告诉我,中国音乐学院正在筹备音乐剧系,陈蔚导演看完《红男绿女》排练感触甚深,同样觉得中国音乐剧教学不能全部是欧美音乐剧那一套,必须有中国特色。

不解释,读者自己品味

   民族音乐剧必须吸收古典歌舞剧(戏曲)和民间小戏的合理养分,不懂戏曲和民间小戏的音乐剧人不是合格的中国音乐剧人,同时离不开对欧美音乐剧中最符合叙事音乐剧美学风格的经典剧目的“描红”,不具备叙事音乐剧综合技能的音乐剧人,不是现代音乐剧人。

   1912年,王国维鉴于“独戏曲一体,于是有疑其出自异域”故而出版《宋元戏曲考》,深入考证、探讨了中国戏曲文学的渊源,从理论上为古典歌舞剧保驾护航;2012年,本人大胆质疑音乐剧乃舶来品的观念,收集数以万计的史料,即将出版《中国音乐剧史》系列专著,旁及戏曲,首次激活了中国民间歌舞剧的千年风云。

   一点不过分地说,同为中国传统歌舞剧,古典歌舞剧与民间歌舞剧乃是中国民族音乐剧对抗欧美强国的双刃利剑!无论在学术论争还是市场实践上,二者根本不存在一方赢一方输的问题,赢则双赢,输则双输,锋刃相对则两输,双剑合一则双赢。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