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辉诞辰9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上海,2005年6月25日)
(钱乃荣教授在会上)
我们上海是个大城市,如果不重视本土文化,是不可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的。现在我们都讲要建设和弘扬海派文化,但又常常忘记了过去对创建海派文化作出许多贡献的创始者。
现在上海的青年都喜欢唱流行歌曲,但唱的都是港台歌曲、日本歌曲,我们上海人创作的,现在几乎没有。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上海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本书里有几百首很好的流行歌曲,譬如《渔光曲》,曾经是人人都会唱的,尤其是老年人,我碰到的都会唱。上海音乐既然有那么一段辉煌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地研究,把它总结出来,为我们海派文化做出贡献。由于我一直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上海流行歌曲的春秋》,大概2万字,去年陈思和先生在《上海文学》上把他全文发表了出来,一个字都没有删掉。在这篇文章中,我就回忆了上海的音乐文化,实际上,他是西方的音乐文化和我们本土的音乐文化,像民歌之类的,汇聚起来的,融合起来的一个结晶。
五十年代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孩,但家里有许多老唱片,像百代公司的,我经常听。但也是偷偷地听,因为里弄干部知道了会来干涉的。当时都把它叫做黄色歌曲,只能听一些左翼的歌曲,像《四季歌》、《夜半歌声》之类的,其它歌曲都不能唱。后来我在那篇文章中写到,一些写了几百首歌曲的著名的作曲家,譬如《玫瑰,玫瑰我爱你》的陈歌辛,《何日君再来》的刘雪庵,他们都有一种很纯朴的人生。再譬如说许如辉的《卖油条》,这些东西怎么能说是黄色歌曲呢?就是言情歌曲,也是很正气的。何况有很多歌曲是反映了当时各个阶层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譬如说许如辉的《卖油条》,就反应了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这些歌曲很多,并且很有名。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后来就认识了许如辉先生的女儿许文霞。她跟我介绍说,许如辉先生不仅在流行音乐,而且在沪剧、越剧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因为解放后,许如辉就转到沪剧和越剧音乐上了。所以说,许如辉先生不仅在流行歌曲、电影音乐上造诣很高,在越剧和沪剧上的音乐成就也很高。
五十年代的时候,我还是小学生,很喜欢音乐,许多歌曲,如《梁山伯和祝英台》,我都会唱的。尤其是《为奴隶的母亲》,我都是全部录下来的,而且是许如辉先生的最初版本,现在还在。但当时不知道是许如辉先生写的,后来才知道这是许先生的成就。所以说,我们上海,海派文化,即使是在五十年代,音乐成就也是很高的,延续了二三十年代的很多成就。从二十年代起,我们上海的很多艺术,如沪剧、越剧、滑稽戏、说书等十多种艺术,尤其是在三、四十年代,相当繁荣。家家户户都会听的,现在许多老年人都会唱。那么这些东西,能够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去,我觉得这是我们海派文化的辉煌。它既是雅的,也有通俗的,是雅俗共赏的。
譬如说越剧《红楼梦》,它的唱腔非常雅,在天津演出的时候,天津的观众都跟着唱。所以海派文化,如果好的话,他虽然用江南的话唱,但可以对中华文化作出很大的贡献。所以我讲到这一点,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王晓明、陈思和他们提出重写文学史,由于他们的口号深入人心,许多文学史被埋没的人,现在都写进了文学史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重写文学史。接下来,我认为,我们应该重写音乐史了。音乐史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眼中,好像只有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几个人,但是我们仔细地看看,二十多年的流行歌曲,大概就有几百首。我看了一本新大戏考,上面记载有谱的大约三百多首,制成唱片的大约有四百多首,还有那么多没有制成唱片的呢?还有许多许多。二、三十年代那么多的歌曲,说明我们上海是个歌曲的天下。像这样的文化,我们应很好地总结总结,我们应当把这些音乐的地位,在我们的音乐史上反映出来,不要写来写去就是左翼的几位。还有电影史,当时有一百多个电影制片厂,我们也应当把它反映出来。不要写来写去就写《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写赵丹那么几个演员。所以通过我们今天的这个会,我希望把我们的海派文化搞好。我们现在还有许多老先生在,要种用这些资源。
我下面就要写滑稽戏,到时杨华生先生我要采访你。最近我在写一篇沪剧的文章,我觉得有很多事要做。所以,我希望真正把我们海派文化的精华,海派文化的历史写好。只要我们真正认识了我们的历史,真正了解了海派文化的精华,把过去对海派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真正写好,那么我们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后代继承海派,发扬海派。(录音整理俞宽宏)
——————————————
钱乃荣: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语言学专家。近年关注音乐、戏曲、曲艺与海派文化,著有《上海流行歌曲的春秋》、《20世纪50年代海派文化的繁荣》、《沪剧与海派文化》等重要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