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廖康:威尔第歌剧《艾尔纳尼》
8/22/2013 点击数:1489

浪漫主义的里程碑——评介威尔第歌剧《艾尔纳尼》
华夏文摘 廖康 转日:2013-8-22  

  
   威尔第早期的歌剧《艾尔奈尼》(Ernani, 1844)如今时不时还会上演。熟悉他作品的观众很容易在这部歌剧中听到他的音乐特点:雄壮的、万马奔腾般的节奏、间插着断奏的合唱,滔滔不绝的旋律中威严的气势和凄婉的颤音相对照。这些特点在威尔第后来的歌剧中如《阿依达》和《化妆舞会》的合唱、《弄臣》的四重唱、《茶花女》和《游唱诗人》的咏叹调里都有再现,并且经大师之手产生出绝佳效果,成为威尔第歌剧的标志。然而,在当今的演出前和各种介绍中,我们往往会听到或看到某种歉词,说这部歌剧的剧情有点出格,可能难以让人接受,大家就欣赏音乐吧。是否荒唐,请大家看过下面的简介后自己判断,我要强调的是这部歌剧当年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雨果话剧原作的历史作用。

   第一幕第一场在阿拉贡山塞,一群强盗欢天喜地唱着歌喝着酒。匪首艾尔奈尼爱恋的艾尔维拉(Elvira)小姐第二天将被迫和她的监护人西班牙大公席尔瓦(Silva)结婚,艾尔纳尼心中痛苦,唱起悲伤的咏叹调《就像烈日下花瓣上的露珠》。强盗们保证一定要把艾尔维拉夺过来,艾尔奈尼遂带领他们向城堡进发。

   第二场在席尔瓦的城堡内艾尔维拉闺房中,人们正为婚礼忙碌。艾尔维拉不愿意和年老的席尔瓦结婚,她思念情人,唱起全剧最动听的咏叹调《艾尔纳尼,我们一起逃吧》。侍女们合唱庆祝,艾尔维拉优雅作答,但心中另有所思。突然,卡斯蒂亚国王唐•卡罗(Don Carlos)单独进入她闺房,令艾尔维拉惊讶不已,但她严词拒绝国王的求爱。国王企图强行把她拉走,这时,艾尔纳尼也走秘道进入闺房。两雄相遇,决斗在即,艾尔维拉极力劝解,形成激烈而精彩的三重唱。席尔瓦闻声赶到,见到艾尔维拉闺房内居然有两个诱惑者,既惊愕又悲伤,唱起痛苦的咏叹调《我真不幸,竟然相信你》。他拔剑向这两个男人挑战。国王这才现身,众人惊讶不已,席尔瓦立即道歉并表示效忠国王。国王说席尔瓦无知无罪,还说他今夜要在此城堡留宿,并让自己的“使者”艾尔纳尼离去。

   第二幕在席尔瓦的城堡,席尔瓦和艾尔维拉的婚礼即将举行,人们又在合唱庆祝。一位朝圣者走来,席尔瓦依照礼节,热情地欢迎这位客人,并把艾尔维拉介绍给客人。这时,朝圣者突然把袍子脱掉,表示愿意将悬赏的这颗头颅当作礼物献上,用以庆祝婚礼。原来他是受通缉的艾尔纳尼,但席尔瓦却说,依照礼节,要善待所有的客人。他知道国王可能派人来追捕,为保护艾尔纳尼,他去指示手下人严密防守城堡。场上只剩下一对恋人,艾尔纳尼责备艾尔维拉背叛了他们的爱情。艾尔维拉从身上取出一把短剑,告诉情人她准备在圣坛上自尽。误会消解,两人紧紧拥抱,并唱起激情二重唱《啊,死乃福气!》。这时席尔瓦回来,目睹此景,怒不可遏。突然,仆人来宣告国王造访,席尔瓦只得暂缓复仇,并让艾尔纳尼躲入秘室。

   国王说艾尔纳尼就藏在这城堡里,命令席尔瓦把他交出来。席尔瓦遵循保护客人的礼节,拒绝王命。国王的士兵在城堡中搜查无果,国王就威胁席尔瓦,要处死他。艾尔维拉前来阻拦,国王便把她当人质带走。之后,席尔瓦把艾尔纳尼放出来,并逼他和自己决斗。艾尔纳尼不肯和一个老人而且是善待客人的主人决斗。当他听说刚才发生的事,立即告诉他国王的邪念,说救人要紧,并把自己的号角交给他,发誓救了艾尔维拉,杀死国王之后,只要听到这号角的声音就一定如约赴死。席尔瓦凭骑士间的感情和信誉,接受他的请求。两人共同发誓,向国王唐•卡罗复仇,并在男声合唱《赶快上马》中去营救艾尔维拉。

   第三幕在查理曼大帝的陵墓展开。国王察觉到反叛者将聚集此处策划阴谋,先来到祖坟前,唱起预示他后来可能会转变的咏叹调《噢,我年轻时的岁月》,然后躲入陵墓监听。谋反者果然来了,他们唱起雄壮的《我们要收回权力》,决定刺杀国王并抽签选人。艾尔纳尼中签成为行刺者。虽然席尔瓦表示如果把这权利让给他,他就愿意交还复仇的号角;但艾尔纳尼坚持不让,说这是为父报仇,非得亲自动手不可。突然,三声炮响,国王庄严出现。各扇大门洞开,灯明火亮,朝臣鱼贯而入,歌剧院所有华丽的服装和道具都在此时用上。侍卫长宣布唐•卡罗获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反叛者被一网打尽,贵族将处死,平民将入狱。

   艾尔纳尼骄傲地宣称他本是阿拉贡贵族唐璜,因父亲和卡斯蒂亚老王唐•卡罗交战被杀,他才上山落草。现在,他甘愿与其他贵族一同受死。艾尔维拉走出来,恳请当上皇帝的国王开恩。唐•卡罗回忆起先帝的仁德,宽恕了这群谋反者,恢复了艾尔纳尼的宗祠和领地,还应允让艾尔维拉嫁给他。除了名誉受损、更坚定地发誓复仇的席尔瓦之外,所有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用合唱《啊!高贵的卡罗》来赞颂新皇帝查尔斯五世。

   第四幕在艾尔纳尼的城堡,婚礼的喜宴正热闹地举行。新婚夫妇来到阳台上,用二重唱欢庆终于结成连理。此时远方传来低沉的号角声。艾尔纳尼的脸色顿时发青,他对艾尔维拉说自己旧伤复发,要她去取药。戴着面具的席尔瓦上场,出示号角,向他索命。艾尔纳尼唱起悲哀的咏叹调《听我再说一句》,告诉席尔瓦他自幼流浪,在不幸中长大,好不容易得到幸福的爱情,恳求对方给他暂缓一夜的时间。席尔瓦骂他是懦夫,拿出匕首和毒药,由他任选一种。艾尔纳尼只得履行誓言,拿起匕首往胸口刺下。艾尔维拉看到艾尔纳尼即将死去,自己也准备追随其后,但被艾尔纳尼制止。他们的三重唱极其感人,席尔瓦唱:“女人,你哭也无用。”艾尔维拉唱:“别死呀!我的夫君。”艾尔纳尼央求艾尔维拉:“继续爱我,为我而活”,随后在她怀中断气。

   现代人认为剧情荒唐有三个原因:一是不理解古代礼节和骑士精神,二是不了解雨果的原作。三是不知道当年浪漫主义的背景。所谓古代礼节和骑士精神在现实中究竟在何等程度上实行过,因没有记录,我们并不清楚。但通过古典文学,我们知道,“对客人的礼遇超过王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荣誉重于一切”,“不惧强,不凌弱”,“重信义,轻生命”等信条是人们倡导的、崇尚的、遵从的。也许是和平年代、富裕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想法,认为享受生活,长久地活着才是人世间最重要的。我们可能忘记了,就在不远的过去,也曾有人为了荣誉而自杀,为了过错而自裁,为了失信而自罚。认真回想一下,我们都能够找到相关的实例。歌剧《艾尔纳尼》里可敬、抑或可笑的行为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歌剧长于抒情,因为有大量的唱,能够用于表现情节的话语比话剧少多了。因此,细节的描写和展现有时不够清楚。尤其是基于话剧或小说的歌剧,作者相信听众熟知故事,所以有些描述就一带而过了。比如在《艾尔纳尼》第一幕第二场国王现身后,现代人对席尔瓦不追究国王闯入艾尔维拉闺房有所不解。威尔第这部歌剧是基于雨果的话剧《艾尔纳尼或卡斯蒂亚的荣誉》(Hernani, ou l'Honneur Castillan, 1830)。情节基本一样,只是在结尾时,艾尔纳尼为守信而自杀,女主角和席尔瓦分别为爱情而自杀。人物名字除了女主角以外也都一样。但在雨果的话剧中,国王告诉席尔瓦他秘密来到城堡是为了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需要席尔瓦的支持。艾尔纳尼没有揭露国王的真实目的,国王就说艾尔纳尼是自己的随从,让他得以脱身。国王在当皇帝后有很大的转变,在话剧中有足够的铺垫,而在歌剧中只有他在陵墓前一支咏叹调,反躬自省年轻时的荒唐岁月。威尔第和歌剧的词作者皮亚维(Franceso Maria Piave)期待观众对剧情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无须细致描述。而且熟悉历史的观众也知道,查尔斯五世在当上皇帝后,的确从一个软弱、虚荣的浪荡公子转变为孔武有力、慷慨宽容的明君。虽然没有歌剧这么突然,人们还是能够接受文艺集中简洁地表现生活的方式。

   意大利观众对法国这出话剧熟悉吗?太熟悉了!不仅是法国和意大利,整个欧洲对雨果这话剧都非常熟悉。这部话剧曾经掀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论战的轩然大波,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件大事。雨果的话剧是1830年2月25日在法兰西大剧院首演的,那正是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前夕。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雨果和其他许多文人和艺术家都不再愿意遵守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比如戏剧里的“三一律”,即剧情必须发生在一天、一地、而且只有一个事件,所有其它相关的事情和前因后果都必须通过转述、回忆、预言等方式来表现;还有剧中人物必须是神祇或帝王将相,故事必须来自《圣经》或古代神话,语言必须典雅。新一代的文艺创作者强调感情胜于理性,对普通人更感兴趣,对人间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他们要用普通人的语言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跳出以往的形式来表现强烈的感情。他们不遵循人为规定的法则,只遵循自然的法则。顺便说一句,这些才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现代一般人通常所说的爱情。

   贵族和保守派对浪漫主义嗤之以鼻,对一个以山大王为主人公的话剧非常厌恶。有七名院士和一些古典主义文人曾于1829年向国王请愿,要求禁止上演《艾尔纳尼》。幸好他们的请愿没有得到批准。于是,他们带着西红柿和烂白菜去砸场子。而年仅二十八岁的雨果更是严阵以待;他邀请了八十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包括诗人戈蒂埃和作曲家柏辽兹,早早地便占据了剧院的重要座位,准备迎战。这些年轻人在雨果话剧的序言里看清了浪漫主义的意义,那就是“自由主义运用于文学……艺术中的自由,社会中的自由……文学中的自由乃脱胎于政治自由。这是我们时代的原则,它必将战胜……古典主义和君主制企图互助,恢复它们失去的朝代和文学,但它们必将失败……我们向自由迈进一步就是进一步摧毁它们的建筑……因此诗歌将举起与政治相同的标语:宽容与自由。”这些年轻人即富于激情,又有高度理性。他们知道如果与保守派对打必然招来警察封场,所以当有人起哄,吹口哨时,他们就鼓掌。成功地压倒了喝倒彩的保守派。

   在剧场外,可就不那么文明了。有动拳头的,有拿剑决斗的。雨果本人收到很多恐吓信,每场演出都有朋友自愿为他当保镖。当然,更有针锋相对的激烈笔仗。结果嘛,我们都知道,古典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德国的“狂飙突进”,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都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婴儿,都受到法国文学艺术的积极影响。十九世纪是浪漫主义的天下,雨果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无冕之王,威尔第的歌剧《艾尔纳尼》是浪漫主义大潮上的一朵浪花。由于音乐雄壮动听,如今这朵浪花却比话剧原作更常在时间的河流里翻滚。

   首发于CND作者文集
   2013年8月10日

   这是优酷的领客,大都会歌剧院2012年的演出,还有幕后的花絮,可惜字幕是俄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wMDE0MTQw.html

   这是Youtube的领客,可惜字幕是德文,而且太小,看不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InGVq_ERw


   参考文献:
   George, Albert J.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Romanticism. Belgium: St-Catherine Press,1955.

   Grout, Donald Jay and Hermine Weigel Williams (2003), A Short History of Oper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arper, George M. Victor Hugo’s Hernani. Boston: Carl Schoenhof, 1892.

   Martin, George, Verdi: His Music, Life and Times, New York: Dodd, Mead and Company, 1986

   Simon, Henry W. (1960), 100 Great Operas and Their Stories, Doubleday & Company, Inc.

   Warrack, John and Ewan West (1992),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