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通一百多种乐器”
(刘云)
今年(2005年)的6月25日,是中国早期作曲家、 演奏家、民族音乐家许如辉95岁诞辰,许如辉的大女儿许文霞专程从加拿大赶回上海,筹划在虹口区图书馆举行纪念座谈会,追思父亲跌宕起伏的一生。记者有幸在近日采访到了许文霞,听她讲述父亲的传奇一生。
命运的转折:进入上海大同乐会
1910年7月10日许如辉出生于浙江嵊县,幼年家境贫困,念了3年私塾后辍学当学徒。1923年许如辉跟随舅父来到上海,闲居两年后,在15岁时,有一次他路过位于嵩山路的大同乐会,许如辉被动听精妙的音乐所打动,他一动不动地站在乐会门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里整整一个下午。
大同乐会是当时沪上颇有名气的民族音乐团体。该会会长、中国国乐大师郑觐文注意到许如辉的专注后颇为惊讶他慧眼独具,让许如辉进“大同”学音乐,而15岁的他那时连音符也不识。幸运地跨进音乐大门后,师从国乐大师郑觐文,学习吹奏民族乐器。由于他聪颖苦学,不久便任大同乐队司鼓,兼吹奏笛,筝,瑟,排箫,箜篌,琵琶及埙等古乐器精通乐器百余种。
历史辉煌:子夜乐会与流行歌曲
许如辉也许应该顺着大同乐会演奏员这条路子走下去,日后成为一位著名的演奏家。
但是他脑中翻腾跳跃,变幻无常的旋律让他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有说不完的故事想用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与人共享,他开始专攻作曲。
1929年许如辉冲破封建传统习俗,在上海创办了流行乐团子夜乐会,谱写摩登歌曲。子夜乐会是改良过的中国古典音乐,尽管采用的是纯中国化的民族乐器,但它与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相接轨,走的是爵士流行音乐的道路。子夜乐会国乐团游走上海各电台之间,为流行歌手伴奏、去影片公司为电影配乐、替唱片单位灌制歌曲。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阁楼上的小姐》等12首歌曲。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民众便于学唱,很快在上海流行脍炙人口,好评如潮。
1931年,许如辉被明星影片公司聘为音乐专家,他先后为《兄弟行》、《桃李争艳》、《翡翠马》、《生龙活虎》等影片作曲。在百代唱片公司灌过唱片,由胡蝶、夏佩珍、顾兰君、顾梅君等电影明星担任主唱。子夜乐会几乎整个30年代,活跃于上海乐坛,曾在历史上辉煌一时。
坎坷下半生:“水辉”与戏曲音乐
“水辉”这个名字,在中国戏曲音乐史上赫赫有名。1951年11月 许如辉以“水辉”之名为中艺沪剧团作曲的《白毛女》在上海北海路中央大戏院公演,又一次取得成功。此后许如辉改名“水辉”,在长达40余年谱写了100多部戏曲音乐,代表作有沪剧《白毛女》《为奴隶的母亲》,《少奶奶的扇子》,《陈化成》等。越剧有《三世仇》、《尤三姐》,滑稽剧有《好好先生》,《三毛学生意》等大小近百部 遍及各剧种。(刘 云)
(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