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寻【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学生
(许文霞)
………………
上世纪40年代,陪都重庆曾经出现过一支异常活跃的少年国乐演奏表演队,这就是【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1941- 1946)的学生们!
(【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院长函,民国档案,1942)
该难童国乐教养院,当年招有男女学生30名,男15,女15。他们五官端正,口齿伶俐,聪慧灵气,面貌姣好,只培养了几个月,就能唱会跳。他们个个会制笛,人人能吹笛,此外每人还学会二胡、琵琶、古筝等第二专长器乐。女生还要学习舞蹈。他们满面朝气,虎虎如生,重庆文艺舞台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或单独演奏,或与大同乐会年长会员联抉登台,足迹所至,有重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话剧《郁雷》、《棠棣之花》现场伴奏,琵琶剧《梁红玉》伴奏任务、乐剧《木兰从军》伴奏伴舞、沧白堂《王光祈纪念音乐会》、每年3月5日陪都音乐月、南山音乐会,南开中学表演嘉宾、中央政治学校校庆联欢会,中美空军混合团司令部成立周年音乐会,等等 ……,他们在重庆名气响亮,他们是抗战文艺参与者,但小小年纪当年只有十来岁。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儿童国乐班成员!岁月悠悠,昔日的文艺小兵,如今年龄当在80岁上下了,但他们都在哪里?
(【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院长许如辉,主任郑玉荪)
【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的前身,是1941年大同乐会难童国乐训练班,1942年7月改称“难童国乐教养院” ,学校设在四川巴县(今重庆南岸)土桥廻龙湾。院长是国乐家许如辉,当年主教器乐。事务主任兼主要教员,是音乐家郑玉荪(大同乐会创始人郑觐文之子)、专教乐理。后来还进了一位器乐教师,名叫钱冬秀,原来是30年代【上海子夜乐会】会员。分管男,女生起日常生活的,是李建和李石如老师。另外还有语算教师、外请教师(作曲家)黄锦培先生等。上述30位学生,是许如辉和郑觐文于1941年奔赴四川流井、北碚、江津、歌乐山、上清寺等处的战时儿童保育院特招而来,初选60名,均具音乐天才,陆续抵达重庆大同乐会后,其中30位最后成为【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正式学生。
院长许如辉后来述及:难童国乐教养院以慈善教养为主,对外联系,全部由大同乐会出面。 学费分文不收,还供吃供穿,包括书籍笔墨等教育用品。平日学生着制服,颜色为草绿色,但没有帽子。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反而措手不及,院长许如辉于年底先回上海,打算把学校迁到上海。在重庆的难童国乐教养院,则由郑玉荪负责坚守……。
(【难童国乐教养院】最后的活动,为《堂棣之花》音乐伴奏,重庆,1946年1月31日)
可惜还没有等到许如辉上海方面的安置消息,重庆国民政府掀起了“复员”大潮,大同乐会进退失据,这批可敬可爱的教养院学生于1946年初参与了抗建堂话剧《棠棣之花》的伴奏后不久,即随大同乐会在重庆不情不愿地仓然结束……。
【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1941到1946,前后6年历史。
学生们有的回到故乡,有的进入四川省内的杂技团、民乐团、歌舞团,继续从事国乐演奏。另有学生进了部队,如广州战士歌舞团,天津海政文工团。现在所知学生有名有姓者,只有魏春生、吴寄南和曾繁贵三人。
为了全面抢救【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这段奇特的音乐教育史,挖掘【大同乐会在重庆】当年参与的波澜壮阔抗战音乐文化全部活动,特发布本“寻求学生下落”启事,诚望当时者、或当时者的后人、原重庆大同乐会后人,知情者,关注者,重庆音乐界、四川文艺界,全国文化界,见贴踊跃提供线索,直到史料复苏、事件厘清、全部学生找到为止!
联络方式(【寒夜闻柝邮箱】):
xrhweb@hotmail.com / bianjizu@yahoo.ca (徐华 or 许文霞)收。
——————————————————
后记:【大同乐会在重庆】史,也在抢救之列,下为大同乐会会员名单,他们已全部谢世,现寻求后人消息,联系邮箱同上:
宋羽、张静波、朱协中、石茂庆、张秀铭、莊慎之、张宁宇、王家达、文家棠、吴南、李子桓、俞良咸、时清忠、陈鸿奎、鄂从善、莊慎之、张俊、张仲翔、张有华、张秀兴、郑仲、钱冬秀、樊慎初、戴毅、戴景、苏制卿、潘琪、苏制卿、刘澹云、龚心放、潘剑苹、李孟扬、常楚佳、朱景化、沈致云、刘志坚(生前已联系上)、陈宝生(原供职于中央政治学校)、王锦章(后去印度中国银行供职)、孙培章(后赴美国佛州)、金建风(后任成都魔术团团长)、刘郁民(后任中央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等等 ……。
感谢各位看贴和默默关心者!
(2009-3-16)
——————————
跟贴留言处:诚寻【大同乐会难童国乐教养院】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