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
许如辉杂文之二
(原载上海《大公报》游艺版,1946-10-17)
(写杂文年代的许如辉[古牧],40年代后期摄于上海,37岁上下)
(古牧(许如辉)[唱戏],上海大公报游艺版,1946年10月17日)
戏的种类,相当多,相当复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庸把它来分析。不过一样的一出戏,会唱的人却也很多,所不同的,还是所演出的戏,合不合情理,合不合剧中人的身份。这倒是在演出之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非但要周详策应,而且还要估计一下,演出的价值,如果不值得演出,劳民伤财那就大可不必,假如观众要求而不能如期演出,那必然有人指责,遭到非议,而失掉了信心。
化钱看戏,是求安逸,找快乐,能够给予欢欣鼓舞的场面,当然彩声满堂,喜溢全场!万一剧本过于枯燥,取材过于深刻,而领略不到其中真义何在的话,那就会相顾失色,咸表怀疑,操舞台生涯的大老板为了声誉着想,还得要关心一下观众们的心理,才是道理。因为一出戏,开幕不能叫座,其中必有一番缘故,明明是好戏,观众不能接受,这也是对编排剧目人的一种打击,这种打击,也等于教训。
舞台上的艺人,往往利用真刀真枪来号召观众,我想这未必是上策,在台上的人,只要不[高吹、低唱],[脱板、走腔],就是不备武功,还是有人捧场而得到拥护,台上的大锣大鼓、乒乒乓乓的,从开场打到下场,把台下人的耳鼓振聋,头颅闹胀,这样的演戏,给观众还有什么好的印象,所以退票的戏,吃力不讨好,我们还是希望少唱几场。
[相关阅读]:
。许如辉杂文一:《吹埙》
。许如辉杂文二:《唱戏》
。许如辉杂文三:《的廬》
。许如辉杂文四:《出狱》
。许如辉杂文五:《马与鞭》
。许如辉杂文六:《和平调停》
。无名:埙的记忆 —— 读《许如辉杂文“吹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