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无名:滑嵇戏发展的瓶颈口—— 读邓小秋【向滑嵇界进言】有感
4/18/2009 点击数:1559

说说滑嵇戏发展的瓶颈口

—— 读邓小秋【向滑嵇界进言】有感

(无名)

……………………

   滑嵇独脚戏和相声,原是南北相类似的曲艺品种。解放后独脚戏发展成能演大型剧目的新剧种;而北方的相声没有发展成大型剧种,倒是“单弦”这种京腔京韵的曲艺形式发展成了“曲剧”。魏喜奎一出《杨乃武与小白菜》演出的成功,为曲剧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诞生在海派文化沃土上的滑嵇戏,5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产生过众多优秀剧目。如根据法国喜剧家莫里哀名剧《伪君子》改编的《活菩萨》、根据华君武漫画改编的《王先生到上海》、《伪巡长》、根据张乐平漫画改编的《三毛学生意》(注:许如辉作曲)、还有《七十二家房客》、《阿飞总司令》、《戏迷家庭》、《阿福上生意》……演员也是繁星灿烂,人才辈出: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姚慕双、周柏春、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翔明、范哈哈、文彬彬、龚一飞、绿杨、嫩娘、田丽丽、袁一灵、程笑亭、包一飞、唐笑飞、裴灼灼……各有看家剧目,各有出彩的戏。自从南薇等一批编导进入“大公滑嵇剧团”,“大公”接二连三推出新戏:根据鲁迅先生小说改编的《阿Q正传》(注:南薇导演)、根据意大利喜剧家哥尔多尼名剧改编的《一仆二主》、根据闽剧《炼印》改编的《苏州两公差》、根据川剧同名剧改编的《拉郎配》(注:许如辉作曲)……以及拍成电影的《糊涂爹娘》、《好好先生》(注:南薇导演、许如辉作曲)。稍后,上滑推出了《满园春色》。文革后,上滑排出了《霓虹灯下宝贝》《王老虎抡亲》《笑着和昨天告别》等好戏,双字辈演员也出尽了风头!直至上海电视台组织滑嵇大会串,成功演出了《天下第一楼》。王汝刚、毛猛达、龚一飞、绿杨、杨华生、李九松、嫩娘、周柏春、姚慕双、双字辈……真是群仙过海,各显神通、精采纷呈、回味无穷,给滑嵇戏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华采乐章。之后,舞台上已冷冷清清,乏善可陈。

   随着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央视《春节大联欢》成了十亿人民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饭大餐。“小品”这一形式逐步走红。“小品”本来是戏剧学院培养学生表演技巧的一个课程。自从春节晚会出现了陈佩斯与朱时茂、蔡明与郭达、宋丹丹与黄宏、赵丽荣与巩汉林这些黄金搭档,以及从“二人转”中跳出来的赵本山、潘长江等一大批优秀演员,让小品从戏剧学院课堂里冒尖出来,走上春节联欢晚会大殿堂,形成了崭新的一个艺术表演品种。这是春晚大餐上最不可缺少的、也是最让人翘首以待的一道大菜。

   近几年,赵本山、范伟的《卖拐》三部曲和赵本山、宋丹丹《白云、黑土》系列,将赵本山的演艺生涯推向顶峰。他很明智,激流勇退之时,将“绿色二人转”的下一代传承人小沈阳推上了春晚舞台。这一下可惹祸了!小沈阳初露头角就引来网民观众水火不容的争议!庸俗与高雅,昙花与松柏,尤其是四川才子魏明伦和黄梅才女韩再芬提出的责疑最为引人注目!小沈阳的出场式并不平静!

   在相声圈内,冒出个非相声著名演员郭德刚和他的德云社。惨淡经营十长载,总算熬出个名堂。相声回归剧场的理念初见成效,但冤家也结了不少。最近又跟有争议的大嘴宋祖德扛上了。十年磨剑,也磨出十来个好听的段子!也火红了大江南北!

   上海的严顺开演技也颇了得。大概由於语言方音局限,他的张三,并没有“二人转”出身的演员那样窜红。从邓小秋文中看:“严顺开先生最近表示:上海滑稽也能出小沈阳。”我估计他是指周立波“独创”了“海派清口”一事。买了张牒片一看,开宗明义引用了一句某大师对周立波的评价,说是50年才能出一个。说得有点太悬了。听下来,所谓“海派清口”,只不过是编排好了的上海“脱口秀”。他能秀多长时间?凭他一个人的才能,能担当中兴滑嵇戏的重任?再说随口吐秀的“脱口秀”,在美国行得通,在那里,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胡说八道、毫无关系。在中国,只怕水土不服,寿命难久。除非其人怀才八斗,中外古今,笑林轶事,娴熟於胸,出口成章,而且句句在理,毫无违规越距之嫌。真有如此天才,大师预言应属非虚。如果要精心编排,让每场“清口”包袱层出不穷,幕后编导要有多强多大一个团队?上海果真有如此精英团队,老娘舅、红磨坊也不会“后劲不足,销声匿迹”了。往生了一名优秀编剧,腰斩了两三档好节目!这是一个事实!现如今要拿周立波与小沈阳比,未必有胜出把握!须知“二人转”虽说有点“三俗”,但“二人转”普及的程度在东北可以用遍地开花四个字来形容。即使百里挑一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小沈阳的艺术寿命毫无悬念要比“海派清口”寿命长过多多!上海滑嵇市场和二人转的市场的普及程度几乎不能比!靠周立波一个人撑市面?给他压力是不是太大了些?即便再加上一些不知戏是何物是戏大师,就能与小沈阳分庭抗礼?我看过於乐观自信了!

   滑嵇戏的发展不去挖掘滑嵇戏成功的经验,不去传承前辈积累的文化遗产,却把希望寄托在“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身上?预言家可以未卜先知艺术发展的前景和结果?那也太唯物主义,太夜郎自大了吧!

   滑嵇戏发展的瓶颈口在哪里?怎么才能突破瓶颈口,让其再度复兴,再度辉煌?

   我认为,问题还是在於对编导人才的发现、培养、扶植、重视力度太不够,太不当一回事了!这是症结所在!

   滑嵇前辈杨华生才华横溢,听说他私底下曾不无略带自负味道地说过:上海可以排他戏的导演只有两个:一个是南薇,一个是万之南薇杨华生已撰有专文。万之,可能大家已生疏。他是许如辉编剧的《少奶奶的扇子》的首任导演。上海爱华沪剧团50年代上演的剧目,基本上是“万之导演、许如辉(水辉)作曲”的搭档,万之解放后曾在上海戏剧学院任要职。也如许如辉前辈一样,因有“历史问题”,晚年被安排在杨浦区文化馆工作,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上海许多有名有望的编导,出自他的桃李门下应该还有不少!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没人为万之写上几篇纪念文章?那怕几百字的短文!怕受牵连什么的?真令人唏嘘不已!

   杨华生前辈虽则有些妄自尊大的味道,但他确实道出了一个真谛:滑嵇编导不好当!也不容易找!他曾写道:“我们常常慨叹编导人才难得,我们更为失去南薇这样的好编导而痛惜。“闻鼙鼓而思良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武断:在所有戏剧文学的体裁中,最不容易写的是喜剧!

   喜剧不光靠妙语连珠、包袱迭出。也不能以喜剧的“偶然性”三字来概括。它必需要有“意料之外,情理之外”(不是“中”)的喜剧所特有的结构!

   无论上海滑嵇戏、北方的相声,“新生事物”小品,应该可以归纳在喜剧形式范畴之内的!不是所有剧作家都善於驾驭喜剧这匹肆意妄为的烈马的!古希腊阿里斯多德不去说他了。他的喜剧,现代人读起来已味同嚼蜡,喜不起来了!毕竟年代相隔太为久远。古人捧腹大笑的笑料,现代人看来已无法拨动笑穴神经。只有莎士比亚四大喜剧,至今还深入人心,久演不衰。真正称得上喜剧大师的是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莫里哀!他能自编自导自演。莫里哀之前,法国的喜剧表演犹如现在的“二人转”,小丑式的夸张表演充斥着巴黎的剧场和广场,是莫里哀改革了法国路头戏式的喜剧,他吸收了草根闹剧式的,杂技小丑式的民间喜剧的营养,凭他的天赋和才智,为法国喜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并得到了从皇室到民间广泛的赞赏!我们从他的著作中,可以学到所有喜剧构成的技巧和手法!直到今日,我们能看到的喜剧电影和喜剧演出,所有喜剧性的矛盾和喜剧构成因素,都可以从莫里哀的作品中找到喜剧的原理和基因!稍后,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俄国的果戈理,也都能称得上一代大师。在中国,清代的李渔算是专写喜剧的一位剧作家。元曲中有些剧目,如救风尘、鸳鸯被、西厢记,喜剧的量并不多!当代的丁西林,虽说是真正业余的,他当之无愧可称为喜剧大师!各地方戏中倒有不少,如福建的高甲戏《连升三级》,蒲仙戏《春草闯堂》,以及近代上海出现的众多大型滑嵇戏,可不可以用点心思去挖掘挖掘,南薇的慧眼识宝的经验是不是还有参考价值?不要对《武林外传》这样优秀的冷幽默喜剧作品,都会拒之门外此类咄咄怪事,再会在上海文化领地上屡屡发生!这类怪事才应该令人检讨和深思呢!

   中国不乏具有丰富喜剧细胞的演员!在央视《曲艺杂谈》《星光大道》优秀栏目中频频出现,在大大小小二人转的演出场所,或者来个什么模仿秀比赛,英才齐齐,甚是可观!缺的是一剧之本!这才是滑嵇戏发展的瓶颈口!

   上海对待南薇、对待许如辉、对待万之的已往历史所持的态度,早就应该引以为戒!早就应该严肃纠错!

   靠五十年难得一遇的“海派清口”天才力挽狂滥?去抗衡像潮水般涌向上海滩的外来前卫文化?老百姓有这种天真想法尚可谅解,如果这方面的领导也想以此创造文化产业的奇迹,那就不叫天真,要叫天哪了!

   南薇病故於1989年,他有幸看到陈佩斯的小品演出。他曾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个喜剧天才!他很愿意为他量体裁衣写喜剧。而且有了一系列的创新构思!这是一个独特的喜剧矛盾冲突结构,一个完全符合喜剧表演的创意!而且还写过四、五部戏的提纲。用这个创意可以创造出一系列电影,决不会比日本“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差!有机会我们可以无偿公布他的创意!当然一定要有合适的演员,当然不是清口滑嵇,而是像陈佩斯这样的天生喜剧良材美质!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一条任何一种戏剧艺术所应遵循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谁要违背这条铁的规律,反其道而逆向行之,结局只有以失败告终!我们要像保护濒临灭绝的稀有生物一样,严肃对得这一规律,才能恢复和中兴海派文化的曾经有过的辉煌!

  ————————————

  【附载】向滑稽界进言

   邓小秋

  我从小爱看滑稽,至今已有六十多年。虽然早已离开上海,但还是非常关注。现在我经常欣赏的,除了老一辈的杨华生、绿杨与姚、周弟子“双字辈”外,另外就是“滑稽帅哥”钱程、“黄金搭档”王汝刚、李九松与“铁三角”毛猛达、陈国庆、姚祺儿。如今,恐怕主要就是由他们撑起了上海滑稽的大半个天下。

  凭心而论,滑稽真正在上海大红特红,还是凭借电视系列剧《老娘舅》的艺术魅力。正因为它深入市民阶层,能够及时地反映多个侧面的民众生活。以轻松、有趣的艺术手段,惩恶扬善,针砭是非。因而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赢得上海市民的广泛欢迎。使得老娘舅与他的儿孙们,成为家喻户晓的热点人物。遗憾的是,《老娘舅》后劲不足,终于销声匿迹。没有再更好地利用这个品牌平台,轻易地就将它抛弃掉,这是很大的失策。而,后来另起炉灶所拍摄的一些电视剧,则很多都是远离现实,粗制滥造。其质量与效果,根本不能与《老娘舅》相提并论,差距极大。“铁三角”也从此无用武之地,难以再施展他们的杰出才华了。

  一般来说,滑稽总是与“出乖露丑”划上等号。而钱程作为英俊帅哥,却能在滑稽界占上重要一席,这足可见他的搞笑才华与艺术功力。但是,钱程的许多传统节目虽然非常出色,但每次所推出的新戏,则总使人有“隔靴搔痒”之感,不能使人笑得痛快淋漓。究其原因,应该是剧目的选材不当。我发现,他所演出的剧目,很多都不是纯粹的喜剧,而是像《珍珠塔》、《啼笑因缘》之类的“才子佳人”的剧目。无论是剧情结构、矛盾冲突与人物塑造,都与滑稽戏的特点不相融洽。演员有劲使不上,观众看戏不发笑。滑稽戏变成了“文明戏”,喜剧成分很少。难怪这位“滑稽帅哥”总是停滞不前,仿佛难以再更上一层楼了。

  王汝刚与李九松,当然是目前滑稽界名副其实的“响档”。恁他们的实力,今后在全国打响,也应该是没有悬念的期望。不过,作为业外人来看,王汝刚似乎与姜昆犯了同样的毛病,没有将“寓教于乐”的位置摆好。将原本是幽默风趣的相声与滑稽,等同于一般的娱乐宣传工具。约束过多,失之于正。看王汝刚的《红茶坊》,剧中经常都有大篇的说教成分。高台教化,耳提面命,使人看了不够尽兴。这,恐怕也是《红茶坊》始终没有像《老娘舅》那样使人觉得亲切愉悦的原故吧?

  严顺开先生最近表示:上海滑稽也能出小沈阳。这确实也是我们所有滑稽爱好者的迫切期待。作为一个老观众,很希望滑稽界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艺术团队,尽快使这些艺术精英们能够协力同心,面向全国,开创新的天地

     原载【遗珠阁南薇剧社】,2009-4-18

    ————————————

    关心、喜欢上海滑稽的朋友,可到讨论区留言:

       ——》滑嵇戏发展的瓶颈口—— 读邓小秋【向滑嵇界进言】有感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