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沪剧音乐
(水 辉)
沪剧音乐的基本调子是一种朗诵,一种民歌形式的朗诵,它的旋律组织,固无明确的节奏,但是它的基本唱腔以及唱句的上下句运用,都在忧郁伤感,失望悲哀的方面盘旋,这是基本上的一种特征。这一种特征,它的基础是含有反抗的成份,求解放的成份。但唱腔一般情况来说,它所表现的形式,是忍受不是反抗,也就是说许多种剧本上演中的唱句,有激昂,有热力,有力量,但是在唱句的上句和下句之间,犯了一个深重的毛病,那就是下句的韵味,拖住了沉重音色,这是绝对不行的,没有向上进行的,因之造成了苦诉的音调与唱腔。受了千年来封建社会制度的压迫,帝国主义经济文化上的侵略,反动地主霸头之下,自然祗有磋吁的声调。这不仅沪剧如此,越剧以及其他各种地方剧,都犯了这一种通病。何况沪剧的前身,是劳动人民大众的调子,它的调子由来,也基于剩余劳动力下之侃间娱乐。周围围绕着封建压迫,地主剥削,以及文化的落后,虽然它的产生是在上海,但是它基本上完全保存着朴素老实的特点。从舞台技术上看,由露天进而登入游艺场所,而提高到今日的沪剧形式,照说是进步的、提高的、可谓直线上升。同时音乐方面也有從一把二胡, 一支敲板的基礎發展到橫線的仲弦, 採用各種形式的樂器, 但它還是一個走原始產生的步調, 在量的方面加增,而沒有在質的方面提高,這個問題對滬劇進一步發展来说 ,是有阻礙的。
這一次受中藝滬劇團的負責同志, 邵濱蓀團長以及該團音樂組瞿東生 萬智卿同志之約, 為《白毛女》新劇之上演,在音樂上獲得同一的見解 , 让滬劇走向民族形式的歌劇化方向, 許多曲調以及配音方面進一步地搞些改進。 這是一種新的嘗試, 因之我就毫不考慮地接受了這一極有意義的任務。《白毛女》第一次走向新的道路上的開端, 還需要唱者、音樂工作者共同努力, 共同改進, 來解決這一个音樂上的基本問題, 使這一支富有前途的【滬劇】, 更光輝更美麗地強大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