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之迫切性
(上海无名)
人类由於自身对科学认识的肤浅和局限性,破坏了生物链环环相扣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已越来越形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我们的弯路走过得还算少吗?“以粮为纲”!虽则是解决中国口多腹大、避免饥馑的唯一办法。但在方式方法上,那时只出了个松江陈永康,还没有出现袁隆平,只有靠填平草甸、砍倒树林之类笨办法,上海的干部和知青不是也大战崇明岛芦苇荡,把个湿地变成万顷良田吗?还“围湖造田”、“毁林造田”……谁知湖泊沼泽,草甸湿地全是地球的肺啊!如此折腾,不仅侯鸟没了栖息繁殖之地,冰川雪山也忍不住啜泣消融,大地变暖,四季不常,灾祸频现,防不胜防!而且一旦横遭破坏,恢复元气就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办到。由此消失和绝灭的物种再也无法复生!如此惨重的教训为全人类敲响了惊钟!
文化生态环境的兴衰规律何尚不是如此!
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就认识了这个问题。解放初期,我还是个小学生。爱好音乐,好不容易在图书馆里找到一本采集记录“信天游”曲谱的书籍,借回来端端正正全抄在练习簿上,才知道“蓝花花”一类曲调高亢悠远的陕北民歌。我想当年跋山涉水在陕甘宁边区采风的解放区音乐工作者们,已经重视到要保护好民族文化这个问题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个起跑点!尽量当时还没有“生态环境”这个慨念和认知,但他们已经在做了。再看许如辉解放初期与徐以礼同志共同整理的“泣颜回”《曲牌锣鼓的新谱》和他发表的《关于沪剧音乐》一文,以及他在创作《白毛女》和《罗汉钱》时.大量采用了许多民间江南丝竹小调。南薇在改编《梁祝》时,在不影响提高剧本主题思想同时,尽可能多地采用了民间流传的被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这些为保存我们民族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所作的几乎有些下意识的努力和创造,在全国文代会上都是被肯定过的!虽然许如辉先生在当年左顷思潮影响下,他首当其充被人偷梁换柱,褫夺了著作权!但他们的作为,他们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前了一个世纪!这是无可否定的事实!
近日新疆一些企图分裂祖国的恐怖分子,在乌鲁木齐犯下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行。遭到全世界正义人士谴责!也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中央电视三台今日播放了音乐家王洛滨的传奇故事专题片。可不是吗,我从幼稚园开始就唱他的歌。他的足迹踏遍南疆北疆,将新疆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的风采,完完整整呈现在世界乐坛之上!这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音乐大师,他以他毕生的才华证明了一点:抢救和挖掘民族文化生态,是何其重要!
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西藏的“拉萨尔史诗”、广西的“刘三姐”、纳西族的古音乐,还有各地方的田头山歌、秧歌号子、少数民族的情歌对歌,都有人在默默整理,在不计酬劳地默默采集!这都是要我们全国人民,应该对这些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才是!怎么可以说,没有经济效益,没有市场价值,而轻易作出“撤消”和“注销”的轻率决定呢?
据有人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宣称,我国三百余个剧种已有一百左右已自然消亡。文化生态的严峻局面万万不可忽视!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此话对近视短见,急功近利的人来说,可能是实惠,是真理,是油水,是经济效益救世主!从长远宏观上看,未必是好“经”。自然界也是,不是最近有报道,“巴西龟”由於生长能力强,繁殖快,有人放生湖海,挤兑得我国自有的龟的品种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植物界也然,原以为水葫芦生长快,是喂猪好饲料。眼下黄浦江水葫芦几乎年年泛滥成灾!还有处处都有的黄花草,都是外来入侵物种!都已成祸成灾!
在文化领域,道理也是一样!美国摇滚歌星“猫王”、“迈克尔·杰克逊”,都是西方现代音乐杰出的代表!他们受到全世界歌迷如痴如醉的追捧,也令我十分羡慕和赞叹。但我听他们的唱牒,怎么也不如“茉莉花”亲切和感动!为什么呢?道理很筒单,中国人心里流淌的是黄河与长江的水,神农和黄帝的血,谁也无法改变这由此而导致的在音乐领域中的共鸣效应!这就是文化生态环境所显示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和崇高性!
有时候,被人认为“对既没有观众、也不具有传承价值的剧种,可以注销院团,人员重新安置。”衡量起来千万千万要慎重!要慎之又慎!“没有观众”的尴尬局面,造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一归咎於“剧种”!“不具有传承价值”的条件,应留待历史慢慢去考核!去取舍!去决断!不能由某些人说了算!难道我们真要化如此大力气来“注销”我们民族自身的剧种,腾出地盘让“外来和尚来念经”吗?近百个剧种已遭遇到名存实亡的濒临绝境的如此脆弱的文化生态状况还嫌不够吗?再来个大刀阔斧才过瘾吗?
文艺体制改革似乎势在必行!但一定要把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放在首要地位来作全方位思考,才是天理正道!不能让有些人玩够了国家的钱,再来玩民间老百姓的钱!要出精品早就出了,还要再等民间资金“输血”才能养出个“金宝宝”?这样的改革实质意义又在哪里呢?是不是也该让人再问上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