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袁滨忠夫人的回忆
2009-05-08
(沪剧《少奶奶的扇子》,许如辉(水辉)据王尔德剧本改编,并作曲。图为袁滨忠(徐少白)、韩玉敏(曼萍),50年代--[寒夜闻柝]网注)
在五十年代的沪剧界,袁滨忠的明星光芒就很耀眼,在艺术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有直追王盘声的势头,同样一段“志超读信”唱得丝毫不比王盘声逊色,深受观众的喜爱,追星的粉丝队伍浩浩荡荡,然而在他的情感世界也是春风得意,他找到了一个和他情投意合的知心伴侣。在举行纪念袁滨忠逝世38周年的演唱会时,一个素不相识的沪剧女观众把她精心编织的长长的羊毛围巾送给袁滨忠的夫人郑威娥。她是照袁滨忠生前喜欢的那条格子围巾的颜色和式样,用了很长时间编织的。这份不寻常的礼物,郑威娥捧在手里,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情意,心里觉得温暖欣慰。
很多人都以为郑威娥因为喜爱沪剧才爱上了袁滨忠,其实并非如此。当时郑威娥是个高中学生,喜欢看越剧,成了越剧迷。在一个越剧演员的生日聚会中遇到了袁滨忠,两人在这个偶然相遇的场合交谈了起来,谈得很投机,以后就慢慢地开始熟悉、交往、相爱了。
郑威娥是一位出身香港爱国富商的名门千金,当年为了让孩子熟悉祖国大陆,经受更多锻炼,父母千里迢迢送她来上海求学,就读沪上一所中学高中部。这位富家小姐能够爱上一个戏曲演员,确实很不容易。由于门庭悬殊,郑威娥家里一直不赞同他们的爱情,而在当时“左”的思潮下,也有朋友担心女方这样的背景会给袁滨忠带来麻烦。袁滨忠对郑威娥说“我不管你的家庭,也不管人家怎么说,我看中的是你的人。只要我们感情好。”郑威娥深深地爱上了有追求有抱负的袁滨忠。在一个深秋的雨夜,不顾家里父母的反对,毅然抛弃一切,孤身一人来到袁滨忠居住的小搁楼,开始组织了小家庭。现实的生活也许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美丽和浪漫,靠袁滨忠的演出收入,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有了三个孩子以后,每天的菜钱都要掐指算了又算。可是至今郑威娥深深怀念着,这段时间充满温馨和阳光的小家庭生活,成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这一段生活也给了袁滨忠巨大的支持和力量,他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沪剧舞台更多角色的创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突破。正当他艺术上不断趋向成熟,满怀激情地向更高的目标冲刺的时候,一场猛烈的风暴却无情地袭来。年轻的袁滨忠遭受残酷无情的迫害,先是剥夺他扮演主角的权利,后又剥夺他登上舞台的权利,还不断地横遭批斗和毒打,不但遭受本团造反派的殴打,据说还押在京剧团借京剧团造反派之手毒打他,结果他不堪忍受,据说是一条围巾上了吊……,被剥夺了年轻的生命,那年他只有35岁。在文革中,他是沪剧界三个被迫害至死的冤魂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去世至今已经42年了,作为他的亲人,郑威娥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
那天告别的情景,郑威娥至今历历在目。那个冷月凄风的寒夜,她劝他到别人家躲一躲,他却生怕连累别人,连累妻子和三个孩子。当时他已意识到这一去可能永远回不了家,在郑威娥给他围上围巾时,他忍着眼泪说,“万一我不在了,你就改嫁吧,不要带着反革命家属的帽子过一辈子。”妻子听了心如刀割,对他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离开你。”她还记得,那天走的时候,袁滨忠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却一遍又一遍地端详三个孩子,特别是才出生十个月的小红,然后依依不舍地走上了那条不归路……
袁滨忠带着他对妻子女儿的眷恋,带着他对沪剧艺术的挚爱,离开了世界。郑威娥以柔弱的双肩,面对种种迫害,并独自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艰难地把三个女儿抚养成人。后来她带着孩子们赴香港与父母家人团聚,并在境外创出了一番事业。由于对曾生养哺育了她夫君袁滨忠的黄浦江畔的这片热土难以割舍离弃,两年前上了年纪、被人称为“袁太”的郑威娥叶落归根,和小女儿回大陆定居沪上,还在徐家汇附近开了一家装潢很艺术化的饭店,日子过得安宁滋润。生活在变,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不变的是她对袁滨忠刻骨铭心的爱。42年过去了,她始终孤身一人。她说没有忘记,在离别那天曾对袁滨忠说过,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至今,他的骨灰盒仍放妻子卧室的五斗橱上。他始终活在她和她的孩子们的心里。
袁滨忠也始终活在广大观众的心里。他的代表剧目在沪剧舞台一直盛演不衰,他的很多唱段至今仍在街头巷尾广泛传唱。更使人高兴的是,在沪剧青年演员中,产生了徐俊(现已离开沪剧舞台,和袁滨忠曾为翁婿)、钱思剑这样的袁派艺术的优秀传人。近年来袁派演唱会一次又一次热闹红火地举行,成为沪上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沪剧袁派艺术今天的发扬光大,不正是对已故的袁派艺术创始人袁滨忠最好的纪念吗?
(一轮明月博客)
|